首页 -> 2004年第9期
谈德育榜样的选取与运用
作者:章 坤
一、 合理选取德育榜样
德育榜样承载着德育信息和教育者的德育期望,合理选取德育榜样是榜样示范法取得成效的前提,因此,选取德育榜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有效德育的基础,真实是德育榜样选择的重要标准。所谓真实就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相统一”。①德育榜样的真实性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的真实性是指德育榜样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而不是教育者凭自己的兴趣和教育需要凭空捏造的德育榜样。德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法是利用人的模仿天性来发挥效力的。德育榜样激发学习者一种真心的向往,并引导学习者去模仿。如果德育榜样失去了客观的真实性,德育过程就成为虚伪的过程,德育榜样的吸引力便会消失,也就谈不上激发学习者的模仿冲动。从长远看,还会挫伤学习者对德育的信任,对学校德育造成伤害。德育榜样的相对真实性指的是德育榜样在学习者认识中的真实性。好的德育榜样在学习者眼中应该是真实可感的、有生命活力的,在学习者的生活中应能找到“原型 ”。相对的真实性会直接影响德育榜样的影响力。桑代克在研究迁移规律的时候发现:学生只有觉察到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似性,才有可能将学习内容迁移到生活情境中。②有些德育榜样,尽管具有客观的真实性,但由于远离了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就会成为他眼中的不可能事件,因为不符合学习者的生活逻辑,学习者会觉得难以置信或高不可攀,榜样行为就难以被模仿。正如当代美国学者戴蒙与考贝所说,“道德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隔离去学习道德。”这也就是我们长期用圣贤人物为德育榜样并苦心施教而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所以选取德育榜样最好是在学习者的生活场景中遴选符合社会规范、可接受的榜样,即符合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主流所拥有的人生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典型的事件,这样可以兼顾榜样的绝对真实性和相对真实性,既能关照学习者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导其道德生命健康生长。德育榜样也就容易激起学习者的模仿冲动,帮助学习者养成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
2.针对性原则
真实的德育榜样只有适得其所,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针对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在选取德育榜样时要全面分析具体德育活动的目标、展开情境、主体差异等,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的榜样首先要与具体德育活动的目标保持一致。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展开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德育活动的最终归宿。选取德育榜样首先要分析德育活动的目标,根据具体的德育目标来选取;其次,德育榜样的选取要与德育活动展开的情景相协调;再次,选取的德育榜样要与德育活动主体的特点相匹配,在选取德育榜样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活动主体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者而言,选取德育榜样的时候,应充分研究学习者的心理规律和德育发展的现实水平,榜样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使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历,对榜样做全面深入的分析与阐述,从而更好地学习德育榜样。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就是与时俱进的德育原则。尽管德育榜样的品质往往具有永恒的价值,但在选取德育榜样的时候,还是要审视活动展开的时代背景,保证选取的榜样“体现时代的精神,闪烁时代的光芒”。③教育者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德育资源。对传统的德育榜样要做时效性的遴选,舍弃不合时宜的、与时代主旋律相违背的榜样,对传统的德育榜样也要“从个体的生存境遇出发,抱持对周遭世界的观照、敏悟与智慧之心”④,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榜样选取的与时俱进,使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增强德育的实效。
二、德育榜样的运用
好的德育榜样只有得到恰当的运用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做好以下几点:
1.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对榜样做全面分析。
在运用德育榜样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榜样做全面的分析,用学习者易于理解的方式阐明榜样的精神实质和生成的过程。榜样是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的产物。全面分析榜样,首先就要分析其存在的场景,关注榜样生成的条件,为学习者的模仿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其次,要把榜样当作整体的人来分析。榜样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生命的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具有多元性,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不先进的一面。引导学习者分析德育榜样时不能刻意回避榜样的缺点,更不能把榜样神化,而是应该在弘扬其先进性的同时正视其不足,以此拉近学习者与榜样的“距离”,增强他们模仿的动力。再次,分析榜样时要注重挖掘榜样行为背后的精神支柱,并把它作为学习的重点。
2.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负起引导的责任。
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德育,实际上就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围绕榜样展开对话的过程。此时德育榜样以教育“文本”的形式存在,它自身具有敞开性。“文本”的意义是由与之对话的主体所赋予的,不同的人会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受教育者在解读榜样“文本”时,由于生活的经历、知识水平和主体自身的需要不同,可能会产生超出教育者良好愿望的、甚至有悖于德育活动目标的结论。因此,教育者在围绕德育榜样与学习者展开平等对话时,要以“平等首席”的身份进入对话的场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时,不能放弃引导的责任,对于学习者对榜样的理解要进行教育性干预。否则,在自由争论的氛围中,学习者有时会产生迷惑,德育榜样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主动关心学习者的终身幸福。
“人的一切活动都与自身的福利有关,教育也不能例外。”⑤运用榜样进行教育时,要关涉学习者的终身幸福,同时,要从人的道德本性中去寻找支撑点。“任何一种道德学说,不管它的内部说服力或外部权威如何,如果不在人的道德本性中找到自己的牢固支点,都将是苍白无力和毫无结果的学说”。⑥运用德育榜样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习者记诵德育榜样的行为,而是使学习者习得德育榜样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运用榜样的时候应该以个体的幸福为主要目的,要主动关注学习者的终生幸福,使德育成为轻松愉快的事情,成为学习者幸福情感的体验过程。为此,教师在运用榜样进行教育时,要围绕榜样创造幸福体验,并把感受到的幸福与学习者共享,以此维持学习者持续的学习动机,发挥德育持续的教育功能。
4.运用德育榜样时,教育者要率先垂范。
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德育,德育活动的主导者应该是榜样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习者去模仿榜样。其实,教育者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德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榜样的展示过程,两者协调匹配就能增强榜样的张力,否则便会在榜样与学习者之间形成阻隔。因此,教育者要率先垂范,以身化德。中国人深信不疑的“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者以身作则的同时,要指导学习者养成榜样示范的行为。
参考文献:
①盛宇华.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M].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9 P230-231.
②Tyler·R(1949)Basic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and Istruction,p .18
③盛宇华.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M].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9 P230-231.
④刘铁芳. 从说服到启发:教育研究的两种范式 [J]. 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3.
⑤刘次林 幸福教育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社.1999.10p77.
⑥索洛维约夫. 《道德的原始材料》,载王岳川等主编的《东西文化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联系地址:湖南省邵阳学院 科技处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