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在德育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者:史守礼 王 生




  我校的德育工作是在“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德育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中,把满足人的发展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在德育队伍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不仅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在德育队伍建设中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1.建立正、副班主任制度。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一方面,他们工作量大、压力大;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他们具有权威性,实践的机会比较多。相比较而言,科任老师的压力小、责任轻一些,着眼点往往仅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时孩子们也会钻空子,在班主任面前一个样,在科任老师面前另一个样。为了给老师们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避免教育的漏洞,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我们学校为每个科任教师都安排了副班主任工作。这些副班主任除了自己的常规工作外,要参与班级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这些副班主任不仅注重协助班主任工作,而且经常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建立正、副班主任制度,不仅使学校的养成教育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培养了科任教师管理学生的能力,扩大了德育队伍。为了检查、督促、指导副班主任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职责落实。
  2.培训、研讨制度并行。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必须给教师们以指导。因此,学校除了进行校本培训外,还经常请王宝祥、关鸿羽、管文荣等教育专家来我校对教师们进行具体指导和理论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研讨的质量,每学期初,学校都要向教师们征集学生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经过归类、整理,再向教师公布,作为本学期研究的重点。这种收集问题——整理分类——个人研究——集体研讨的模式,解决了教师的很多困惑。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学生中存在着很多共性问题,教师也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班级建设问题、班干部培养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家校沟通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后进生问题是教师永久的话题,也是最难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除了要求教师建立个别生档案、进行专项研究外,还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撰写一份个别学生教育案例,进行交流。每学期学校以固定的方式和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而对个别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则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比如,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心理、生理发展还不成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从早晨入校到放学,如何进行训练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先训练什么、老师的话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明白并能按照去做等等,都是老师们急于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把有关研讨放在开学初。先请有经验的老师介绍自己好的经验,然后就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反思,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研讨,由于问题来自教师、办法来自教师,所以针对性强,效果好。
  3.以教科研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仅靠经验总结不行,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校积极参加各级德育课题研究,承担着国家、市、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有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课题、传统美德教育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心理课题研究等。在研究中,我们注重结合实际,把课题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比如,在传统美德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培养学生尊老敬老良好品德的研究与思想品德课、少先大队活动、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密切结合,以责任教育为主线,通过多种活动强化传统美德的养成。
  在制定、落实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把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打造了一只过硬的德育队伍。
  
  二、在学生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把学生也当作德育队伍的组成部分。在管理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提供机会。
  1.成立绿色社团。
  绿色社团的成立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这个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从团长到副团长、到分团负责人都是学生,老师仅充当顾问的角色,为学生把关、提建议、出主意。为了确保组织活动有成效,我们还特别聘请了区团委书记、区教工委副主任为名誉团长,指导社团工作。自律社是社团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分团。这个分团主要是对学生的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文明小卫士、小“交警”严格把关,有效地强化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他律与自律同步进行,使学校的教育措施有效地落实。比如,在落实楼内“慢步、轻声、靠右行”的要求时,自律社利用广播、宣传、讨论等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检查,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效果更加显著。
  2.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指导学生对身边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面对能源短缺和能源浪费问题,我校学生进入社区和饭店,对水的浪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写出报告,向小区居民发出倡议,设计了简易的节水装置,向居民推广,利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自制了筷子树,警醒人们节约能源。在小课题的研究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公德心,他们关注社会的发展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思维开阔,是非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
  3.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学校有多种表彰方式对孩子们的进步给予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受表彰的机会。为了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足迹,老师们帮助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装入档案,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苦恼装入档案,找到解决的办法后写出体会。档案的整理有时是师生一起、有时和家人一起、有时和同学一起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交流感受、分享成功的快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收获很多。
  4.让学生参与学校建设。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不仅向教师们征集校园改造方案,而且听取学生的意见。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听取意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经过多方论证和讨论,我校环境建设人文思想体现突出,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生活。
  为了更好地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从管理层抓起,形成了“立体管理”的德育模式。这个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联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10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