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作者:刘宝根 钟 晴
一、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
随着升入高年级,同学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自己以前的优势或许已不再明显;原来成绩数一数二的,现在跟其他同学一比,也许并不突出;原来当班干部的,现在也许没被选上;习惯于做老师“得意门生”的,发现自己已不再引人注目;尤其是当初对新学年、新学校、新班级充满着憧憬和希望,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的学生,结果“希望太多,失望也太多”,“到头来却发现这里的生活并不是我梦想的天堂”(学生语);还有许多同学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很多,而收获的却极少。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表现出失落,彷徨的情绪,主要是因为自我概念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何在,缺点在哪;不清楚自己奋斗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就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的能力现在处于什么水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可以为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还需要自己去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包括长远和近期的目标。
二、指导学生做好计划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计划是行动的航标,然而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计划,更别提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一些有计划的同学有的也不甚合理,如有的计划是:“高一尽情地玩、高二拼命地学、高三快马加鞭地赶”。结果,大部分同学对自己过去的一年不满意,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事无成:“回首这一年,往事无一件让我感到欣慰,也无一件让我觉得高兴”;从而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辜负了亲戚朋友的希望”,甚至后悔地“恨不得打自己两个耳光”……
为此,我们应要求同学的计划不但要有大目标,还要有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实施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并将老师的监督和自我监督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每天起床时问一下自己:我今天要做些什么,怎么安排;睡觉前问问自己:我的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今天有什么收获,有那些做得不够。从而积每天的小进步为大进步。
三、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归因的能力
归因是人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推断。不同的人常常有同样的遗憾和失落,但归咎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同样是成绩不好,有的同学将之归于自己的“懒惰和贪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咎于“城市的繁华让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个要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的有抱负的我”;而有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座位不好,因而频频要求换座位。
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归因,主要应注意防止学生的过度归因,如有的学生两次考试没考好,就怀疑自己的智力不如人。我们应帮他分析这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基础不牢;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要让他知道自己成绩不如别人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其他一些自己可控的因素造成的,鼓励他去积极地调控这些因素,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在鼓励学生形成合理归因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归因,比如有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咎于座位不好,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允许他每考一次换一次座位,三次过后,再让他回顾一下这几次考试的成绩是否有提高,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成绩没有提高。
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是个小社会,同学们来学校不仅是求知,更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有的因“不懂得与他人如何相处,而没有朋友”,“心里老是在猜测和怀疑别人会讲我的坏话。”认为赞扬自己的人“天知道他们是什么心理,说不定是在妒忌。”有的同学甚至以为别人总是以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认为关心自己的同学是假仁假义;也有的因为半块橡皮之类的小事与同桌翻脸,甚至因一语不和而与他人大打出手。
新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很容易自我封闭,不肯轻易表露自己,与同学缺少沟通和交往,也就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因而,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是要创造机会,鼓励和引导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沟通的渠道有多种,可以通过班会课集体谈话和课外的个别谈话,让学生了解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想法;通过集体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相互了解。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弱化竞争的氛围,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同学们以匿名的方式列出其他同学的优点,评价者会努力去发现被评价者身上的优点,从而,增加对被评价者的好感;被评价者也可以借机重新认识自己,并倍感集体的亲切。如此,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班级内人际关系的改善。
雏鹰在飞行的过程中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新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就一定能帮助新生顺利解决好这些问题。
(联系地址: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宝根400715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 钟晴3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