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如何把握与学生相处的尺度

作者:林月霞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课后还要为学生解答问题、做思想工作等等。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非常多。那么,教师与学生相处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那个“度”又应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以权威来压住学生,学生不能对老师说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强、创造力差、缺乏主见。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则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以平等的原则来对待学生,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二.亲切性原则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喜欢自己的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说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热情、温和与亲切的老师。当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余时表情温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时,师生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这不仅打通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思维之门也为之打开,接受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老阴不晴”,甚至呵斥不断,则会令学生产生恐惧甚至逆反情绪,这样就很难达到育人的目的了。
  三.亲而不昵原则
  与学生和睦相处并不是说要与学生“称兄道弟”。作为一名教师,若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对学生言听计从,毫无教师的尊严,那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会令学生不把你的话当一回事,久而久之会使学生陷入一种无压力状态,这等于是放任自流,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种情况新教师尤要引以为诫。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除了要遵从平等原则,还要顾及作为教师的角色形象。
  四.指导性原则
  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十分渴望能从老师那里吸取经验和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学习、做人到恋爱等等,他们都会碰到一些开心与不开心的事。他们希望人生中能有一位名师指导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盏明灯,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正所谓亦师亦友,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为其排忧解难。
  (联系地址: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5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