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奏出协同教育的和谐音符
作者:常 明
一、家访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了解是指导的前提。班主任在接班前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是了解家庭情况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家庭的自由氛围中,家长往往会被老师的热忱所感动,内心放松,就愿意把很多孩子的事,包括家长自己的事都跟老师说。记得班上有一位特别溺爱孩子的母亲,孩子什么事她都包办代替,对老师的劝告无动于衷,直到这孩子生病我前去探望,家长才告诉我,她曾经流产过一对双胞胎男孩,所以对这个孩子特别上心。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家长的心,家长也因老师的理解而逐步接受了老师的劝告和指导。这些事如果是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由于时机、交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一般是没有机会说出来的,由此可见家访的重要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次家访应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各一份,以帮助老师详细了解家庭环境及教育等多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日后随时查阅,寻找学生问题的根源。
二、家长会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课堂”
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老师不但可以和家长相互沟通,了解学生近况,还可以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共同讨论,统一思想,寻求对策,做到协同教育。班主任要争取使家长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有所得,或是知道一个新的教子理念,或是大家共同解决一个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么做的结果是家长爱开家长会了。他们认为这种家长会是一种“家庭教育知识的充电”。作为班主任,通过开家长会,既指导了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启示。
三、班主任要创造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指导家庭教育靠教师的努力、家长的信任和双方的共同配合。我采取的具体途径是:
1.建立班级《家教专刊》。
我配合学校教育把班规、班训,每学年、每月、每周的大中小队教育计划,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品德等年级标准,家庭教育新理念,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特征以及得病后的应急方法,《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等内容以专刊(每月一期)的形式告知家长,使家长明确每阶段的共同教育目标,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专刊上还登载了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以及本班其他家长的教子成功经验。因为发生在身边的教育事例往往更有启示作用,更有利于家长间相互沟通。同时我还把家长会后的收获、总结刊登出来供家长参考。
2.建立“家校沟通卡”。
“家校沟通卡”每周发一次,主要内容是了解孩子在一周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有什么感受?学生有什么感受?这样做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在同一件事中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看法,教师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在家、校中的表现是否一致。此举又能成为开家长会的依据,使家庭教育指导更有明确的方向,更有针对性。
3.及时拨打联系电话。
“非典”时期,学校落实了亲情电话联络制。“非典”虽已过去,但亲情电话却保留了下来。只要孩子在校有了问题,我不一定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处理,有时晚上单独打电话给他,效果反而会比较好。孩子认为你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对你的意见就能愉快地接受。同样,孩子出了问题,不要老请家长到学校来,打亲情电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只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到细微处,在细节上下工夫,不辞辛苦,一视同仁,时刻把孩子、家长放在心中,以诚相待,多想办法努力营造协同教育的融洽气氛,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取得他们对本班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架起一座坚实的家校联系桥梁,使两股教育力量有机地统一,形成合力,共同奏出协同教育的和谐音符。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小学 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