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课堂呼唤“教育激情”

作者:商玉兰




  我经常思索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我学过教育学也教过教育学,可以说对教师的素质结构了如指掌。这些年我也听过许多课,周围不乏这样一些基本素质较好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都很过硬,课堂设计得也是一环紧扣一环,然而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应很平淡,总使人感觉缺点儿什么。缺少的是什么呢?思来想去我没弄明白,直至在听了几堂年轻教师的课后我终于悟出,原来,这些教师普遍缺乏的是一种激情,一种教育激情。
  那是我在师大上教育硕士时,有一次因课堂空着,系里临时安排了一位年轻教师来给我们上课。他刚走上讲台,就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虽然其貌不扬,但个性张扬。只见他情绪激昂,言语犀利,针砭时弊,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激情和个性的锋芒。也许听够了以往老生常谈式的论调,他的课给在座的老师们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引起了我们思想上极大的震动。我们不由得赞叹他那勇敢的态度和独特的魅力,像这样激情演绎课堂的教师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张扬的个性中蕴涵着教育激情,不事张扬的个性中同样可以不乏激情。今年学校举行公开课比赛,我有幸听到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讲解的课文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位中年女教师,她文静而内敛,语调很平和,不夸张、不张扬。但平静中蕴涵着感情,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激情,有生命力但不张扬,与文章的主旨配合得是那么协调。她是那样精通此文,以至于将文章中蕴藏的感情挖掘得淋漓尽致。她分析着课文,从那些荒凉而不衰败的环境入手,一点一点深挖细掘,引领着学生们走向作者的情感世界。她缓缓地解读着,文章所蕴涵的感情就那样在她的点拨下自然地、缓缓地流淌出来。我不能自己,竟抽泣起来;再看周围,早已唏嘘一片。我们大家都被深深地打动了,沉迷于她所营造的那种情感氛围之中,久久地回味着,思索着……
  由此我悟到了我们一些教师的课之所以毫无生气的症结所在,原来,他们缺少的正是一种激情,一种靠激情演绎自己职业的一种能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教育者缺少教育激情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一种对职业的冷漠以及执著的敬业精神的缺乏。有人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职业,由此只能带来情感上的冷漠和无奈,工作上的应付和松懈,也就谈不上什么激情,更谈不上什么创造了。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有点教育理想,像朱永新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有了这种教育理想,我们才会焕发出一种教育激情。孙维刚老师说过一句话,“我承认自己是理想主义,并固守着这块阵地,因为我觉得理想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东西”。他的理想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化做全部的激情熔铸在他的数学教学事业中。数学对于我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他的数学课却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的学生说,在孙老师的课上,时不时会出现山南海北,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唐诗宋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以至于有人听了他的课后,说:“哦,数学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由此我想,不论什么样的课,只要充满激情,就能弹奏出华美的乐章。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
  最后我想说:让教育激情回到课堂中来!
  (联系地址:山东省德州幼儿师范学校 2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