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激情 良师与庸师在此分道扬镳

作者:周刘波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忙碌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从事着周而复始的工作,你有一丝倦意吗?教育需要理性的激情,激情可以振作学生的精神,激活创造力。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你的工作中充满着激情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如果缺少感情,教学就会苍白无力,不能激动人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激情是推动教育活动的强大动力,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法宝。
  激情源自教师对知识的切身感悟和对受教育者的真挚情感。一堂好课的基础是授课者的激情,激情可以把知识再次点燃,燃烧的过程既感染自己,也感染别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奔流,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感觉就是迟钝的,学生就很难产生浓厚兴趣。反之,教师如果充满激情,流动着炽热的情感,学生会积极配合,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情中蕴涵着教师的教育理想。教师的教育理想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精心钻研教法的热情之中。教师要带着激情走进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只有充满激情的课堂,才能让自己的灵魂激荡,从而激荡受教育者的心灵。激情是生命的呼喊,是教师发自肺腑的心灵之声。相反,教师如果把课堂单纯地当做传播知识、应付考试的场所,久而久之,课堂会变得枯燥无味。
  激情意味着创造。教师的教育激情要伴随理性的思考,经过理性思考后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深沉的爱,有爱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不畏艰难,奋力求索。学生需要激情。教师的创造就是要把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爱挖掘出来,使之变为学习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去领悟知识殿堂的美妙。一个会教学的人,一定是一位会创造激情的人,是一个懂得激发学生激情的人。一旦教师引领着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爱的潜能,并告知他值得去爱的东西时,也就算是深谙为师之道了。
  激情在于感化。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这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在教学中将无法体现出情感色彩,就很难使自己的行为在培养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具有感染性和教育性。教学中,教师用激情去感化学生,把传授知识和情感培养融于一体,在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交流情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激情。只有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脑海中的情感世界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能长期处在充满情感气氛的课堂环境之中,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教师要用满腔的激情投身教育事业,要让课堂上的每一秒钟都充满激情,用这种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职业的倦怠是教师进步的致命伤,千万不能让生命的列车“临时停车”。只有用激情演绎教育,教师才能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联系地址:重庆市巴蜀中学历史教研室 4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