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邓国辉




  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把握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努力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基本形成“创新五步”教学模式。
  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们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学教育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感情的共鸣。
  第二步,质疑引导,明确目标。
  “创造始于问题”(叶圣陶语)。学生对事物产生了疑问,对现有状态产生了怀疑,就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经验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认知不平衡会促使学生努力寻求一种解释或一种答案,这一过程就是知识产生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学生探究的不仅是问题化的学习目标,还有在探究过程中衍生的各种学习问题。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创新性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体的问题,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
  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体验与体会不同,感悟与感知不同,从思维品质讲,体验感悟比体会感知更深刻,是在亲自经历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悟到情,悟到理,是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受。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走一步看三步,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相辅相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创新五步”教学模式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我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联系地址:吉林省前郭县长山镇小学13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