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

作者:茅卫东




  案例:
  一天,一个学生眼圈红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连说自己“想不通”。经过交谈,得知她与班主任发生了冲突,而且矛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告诉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把她与外校一个男生的通信查获,一定要她说明情况,并说有事可以打电话,为什么一定要写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为什么必须向他说明情况?我为什么一定不能写信?”这还不是促使她来咨询的直接原因,她走进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缘由是因为那天是她的生日,却让班主任搅和得一团糟—为了庆贺生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准备一起吃午饭。在课间休息时,她拿出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千纸鹤把玩,正好班主任经过,不由分说没收了礼物,还当场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通,上午的课结束后又把她叫到办公室继续批评,于是生日聚会小寿星却没能到场。“他有什么权利没收我的东西?”这位女生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位同学遇到的就是典型的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让我们最感头疼的就是这种类型的问题。毕竟学生“控诉”的是自己的同事,从维护教师权威的角度,我们可以同情学生,却不能明确地否认同行,只好希望甚至是“要求”学生理解教师的苦心。但这样做的效果着实让人心里没底,因为即使这位学生心理平衡了,也不能保证班里其他同学不会因为同样原因走进心理咨询室。事实上,这样的担忧也并非庸人自扰。因此,重视师源性心理伤害,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析:
  许多调查表明,由于超负荷的工作、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的挑战等原因,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久前,绍兴民进市委会调查了925名中小学教师,结果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比例高达30.2%。其中,班主任教师有心理问题的高达38.98%(《天天商报》2003.5.29,第3版)。这与全国各地的相关调查情况是相符的,如广州市天河区在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由专业人士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大众卫生报》2002年11月1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问题,是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屡见于报端的一些教师体罚学生、污辱学生的恶性事件,经调查发现,肇事教师基本上都存在心理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
  一些专家认为,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现代教育报》2002年2月20日)。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稍显狭窄一些,只要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都应该称之为师源性心理伤害。因为从近几年的心理咨询实践来看,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由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问题,而是因为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滞后、教育教学方法僵化单一,对学生心理了解不多,对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不够。
  例如,对于学生的恋爱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不允许中小学生谈恋爱,对于“早恋”的学生,教师一般采用恩威并举、软硬兼施的办法,告诉学生:第一,“早恋”是没有结果的;第二,“早恋”对学习是不利的。对于不肯醒悟的学生,学校一般采取强硬手段,劝其退学。这种处理“早恋”的效果,与其说减少了“早恋”现象,不如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更符合实际。有些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质问:如果不是严格禁止,“早恋”的学生岂不是要更多?其实,只要懂一点青春期学生心理、懂一点心理辅导方法的人都知道,这种对学生“早恋”的忧虑以及由此采取的措施和最终不尽如人意的效果,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认识问题、思维方法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心理问题。
  对策:
  最大程度地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共同努力。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收入的增加,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没有喘息的机会,疲于应付;现行教育体制全面改革,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业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施,又让每位教师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却有“50%的教师想转行”,社会的有识之士要问问为什么?教师的素质的确需要不断提高,问题是社会和学校在要求教师提高素质的同时,能不能给予教师更多一点的理解和关爱。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引导者,但是“被当成工具的教师只能把孩子教成工具,承担过多压力的教师只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没有健康发展机会的教师无法给予孩子健康的发展。”
  要解决教师心理压力过重的问题,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负起责任。首先,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将教师无法承担的责任强加给他们。学校领导要全面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要以激励为主,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教育行政部门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师工作考评的规定,完善内部竞争机制,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为了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教师要从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法入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健康、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社会转型期,文化上的代际冲突;数字时代,家长和教师共同面临的再次社会化等问题,都要求教师能勇敢地正视现实,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古人尚且说:弟子不必不如师。现代教师更应该明确: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也是现实的。我们要“尽力而为”,也应该“量力而行”。
  教师还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为了名利而默许、支持甚至鼓励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应该尽量避免因为知识技能欠缺而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事件发生。笔者认为,现在一线教师特别需要补充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结论:
  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火灾的预防重于灭火,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样需要我们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上,这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也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联系地址: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