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好心肠”与“好模样”

作者:孙鸿斌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教师应该爱护儿童,这是众所周知、天经地义的道理。然而,教师应该怎样爱护儿童,这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教师爱儿童要爱得执著,爱得深沉,“能给一个好心肠,不能给一个好模样”。
  “给一个好心肠”,这意味着教师要把爱的乳汁融入儿童的心田,播下智慧和文明的种子,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种“心肠”不是父母却又胜似父母,它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涵着更多的社会内容,它是一种自我牺牲的道德情感。“给一个好心肠”,这意味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整个生命都奉献给儿童,甘愿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甘愿做“人梯”,让儿童踏着自己的肩膀登上新的高度。
  “给一个好心肠”,还意味着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即所谓“爱之深,求之严”。“好心肠”决不是溺爱、娇惯,更不是姑息迁就和放任自流。“好心肠”是与对儿童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分不开的。
  能给一个“好心肠”,能不能给一个“好模样”呢?笔者以为,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应该给儿童一个“好模样”。
  这个“好模样”,是整天现出一副笑脸吗?不是!这个“好模样”就是教师的作风民主一些,态度和蔼一些,言语亲切幽默一些,教育方法灵活一些。有的人俨然以师长自居,整天板着面孔,现出一副“法官脸”来,看见儿童不顺眼,马上就“多云转阴天”,甚至“阴天有雷阵雨”,对儿童狠批猛训。儿童对老师如鼠见猫,惧而怕之,“敬”而远之。这种“模样”儿童是怕见的,它使师生感情上产生了一道无形的鸿沟,从而使教育工作发生了“机能障碍”。
  与此相反,许多优秀教师作风民主,态度亲切,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与儿童打成一片,有说有笑,感情融洽,儿童“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效果极好。事实雄辩地证明,教师给儿童一个“好模样”,幽默风趣一点,让儿童多笑一点,天真活泼一点,不仅能消除儿童在教师面前的紧张情绪,而且能启迪心智、怡情健身、寓教于乐,收到十分微妙的教育效果。
  当然,教师给儿童的“好模样”应该是有分寸的,不能过多地流露出温情笑脸,不能姑息迁就儿童的错误缺点。给儿童的“模样”应是微笑中见热情,严肃里显慈祥。对儿童要有火一样热的爱,但不应灼人;海一样深的情,但不应狂啸。要做到爱之有理,爱之有格,爱之有方,爱之有效。谚语云:“鸣锣和响鼓尽管震耳欲聋,却不如管弦丝竹扣人心弦;专横和暴躁尽管令人可畏,却不如柔言慢语沁人心脾”。愿教师同仁们从这句话里受到启发,给儿童一个“好心肠”,也给儿童一个“好模样”。
  (联系地址: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7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