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新课程体系下班集体建设理论的框架探索

作者: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新理念。新课程下的班集体建设理论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民主的教育,具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管理机制、民主的家庭氛围、民主的评价体系等要素。民主的班集体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人权的基本理念:尊重、合作、公正、正义,促进对个人权利与责任、社会责任、全球责任的理解与实践。
  
  二、目标追求——素质提高,重在体验
  
  新课程下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人的生命体验基于六种基本活动,发展六种基本素质:在成长体验中发展身体素质,在成熟体验中发展心理素质,在合群体验中发展道德素质,在独立体验中发展劳动素质,在有作为体验中发展科学素质,在追求体验中发展审美素质。
  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生命体验结构。班集体建设,应当结合社会生活,安排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生命体验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心得交流等;同时,班集体又是一个“准社会”,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模拟成人社会的活动,进行 “准体验”,如军训、竞选、管理、社会调查等,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为今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三、组织结构——群体协同,和谐有序
  
  “班级”不等同于“班集体”,“班级”仅指班集体中的学生群体;而“班集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体。和谐的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协同和合的过程。
  (一)教师群体
  教师群体是班集体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价值引领力量,是班集体中的管理群体。所有任课教师都是班集体的成员,学科教学是班集体建设的主渠道,这是新课程的内在需求:(1)新课标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了德育、智育目标,使学科教学和班集体建设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理论生长点,蕴涵着丰富的班集体建设的内涵,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3)课堂教学是班集体活动的基本形式,班集体建设是任课教师的施教需要和必须承担的教育教学责任与义务;(4)全体教师都投身班集体建设,是解决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教育与目前的班级规模这对矛盾的最佳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达成学科教学与班集体建设的有机融合;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要从“事无巨细、全盘包揽”转变为组织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力量协同管理班级。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班级里的学生,还包括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和所有学生家长。
  (二)学生群体
  学生群体是班集体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主体参与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学习群体。班集体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集体中享有平等——平等一致的成长权、发展权;获得成长——全方位的成长;获得发展——个性化的发展。在此目标下,班集体的学生群体中不应存在成人化的、由班干部构成的所谓“学生管理层”,而应该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拥有自己为集体服务的岗位;没有固定不变的学生管理机构,而是给每个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
  (三)家长群体
  家长群体是班集体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资源开发力量,是班集体中的协教群体。班集体的目标实现是以每个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而家长、家庭教育对每个学生个体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家长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家长的亲情感召、倾心关爱,往往使复杂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家长的主动参与、出谋划策,往往为班集体建设提供难以估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功能定位——交互平台,自主自由
  
  新课程下的班集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的交互平台。这一平台应当营造自主自由的氛围,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这一平台应当畅通信息沟通的渠道,关注和应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一平台应当建立各种保障机制:控制机制规范交互活动,激励机制引发交互激情,减压机制减轻交互压力;这一平台应当规范人性化的制度纪律,使各群体活动自主自由,又存在有效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个优良的交互平台,在知识传递、对话交流、共同质疑、共同创造、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回应、相互认同、相互评价、相互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长、教师获得发展、家长获得提高。
  
  五、操作策略——转变观念,行动研究
  
  通过教师培训,让教师确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通过学生培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自我管理”的主体,也是“集体管理”的主体;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让家长认识到自身对子女成长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教育资源对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提倡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家长协同学校参与班集体建设,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求参与变为自觉参与。
  (此文是第十三届全国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专题报告的节选,原文13000字)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