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对“书包中的玫瑰”的处理与思考

作者:刘长俊




  “书包中的玫瑰”是学生对早恋形象的说法。学生早恋问题处理得好坏,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在学生早恋问题上,我遇到这样一件事,在解决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天晚自习课,教室里静悄悄的,有的学生在做题,有的学生在看书,还有的学生在冥思……一切都很正常。忽然,我发现王霞同学的表情有些反常。她一会低头看着什么,一会用眼光瞟瞟我。我走下讲台,迎着她的目光走去。她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而后变得通红,手迅速向课桌伸去,由于慌张,铅笔盒掉到了地上,文具撒了一地。教室像平静的水面扔了一块石头,同学们的头“唰”地抬起来,把目光转向了我们。
  平静的学习秩序被打破,我心里气急了。“她一定是在做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我要把她揪出来示众。”刚要发火,潜意识又告诉我,“要忍一忍,如果一发火,教室就会乱成一团,自习课就上不下去了。”我平静下来,对同学们说:“古人还知‘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这么点声音就使你们无心学习了,难道你们还不如古人么?”同学们低下了头,王霞也已捡起了文具盒。忽然,窗外吹来了一阵风,王霞课桌里掉下了几张写满字的信纸,我明白了。校值日老师曾经跟我说过,王霞与某个高年级同学交往比较密切。想到这里,我碰了碰她的衣角,说:“你出来一下。”
  来到了办公室,我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真想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看看你除了写信、看信、谈恋爱,还会干什么?”
  “谁谈恋爱,反正我没谈。”
  “那课桌里的信是怎么回事?你敢把那信拿出来看看吗?”
  “那是我的隐私,谁都不能侵犯。”
  我们俩一句递一句交谈几个回合,陷入了僵局,谈话进行不下去了。
  这时,我记起这样一段话: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再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批评,即使是正确的。
  现在我遇到了顶撞,怎么办呢?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认为,应选在学生最容易明白自己错了的那一点上!这一点不在学生过错的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立即“明白”自己错了。只有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错处,才能减少戒心,消除抵触情绪,静下心来听你的话,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不断扩大战果,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不然,你拿着批评这把“利剑”横冲直撞、乱劈乱砍,不是砍在学生的牛角尖上,使他与你产生对立,就是砍在牛尾上,不得要领。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言行,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你上高中是想混张文凭呢,还是真想学知识?我认为你不是混日子的学生。可是,上课时间看信写信能不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么?你想想家中的父母、想想那些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朋友,你应该算是幸运的,可你不抓紧时间学习,想想对得起谁?”
  听到这里,王霞惭愧地低下了头。
  “你交朋友无可厚非,但是你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老师也希望你能交朋友与学习两不误,你能做到吗?再说你们俩交往那样密切,同学们会怎么看呢?今天不对你做处理,先给你一段时间考虑一下,你考虑明白了找老师谈一谈,好吗?”
  王霞走了,我觉得对她冷处理是很恰当的。她的性格比较内向,思想相对比较成熟,冷静地思考对她的心智的进一步成熟将有很大的帮助。
  后来我又和她谈了一次话,她对早恋的危害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决定把这种感情冷藏起来。后来的行动证明了她的保证是发自内心的。
  通过处理这件早恋事件,我有几点体会: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当学生信任你、佩服你的时候,她才会接受你,接受你的观点。其次在处理早恋问题时说话必须讲究分寸,切不可伤学生的自尊,更不可给学生的行为定性。比如,在谈话中,我曾经说过她是早恋,惹起了王霞的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不得不停止谈话。早恋可用“男女同学密切交往”这句话来代替,学生心理易于接受。另外,老师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去体会,当学生悟透道理的时候,他(她)们自己会更好地摆脱心理困扰。最关键的是班主任要对“男女同学交往过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如果发现了问题,能在第一时间用调侃的语气公布消息,把一切明朗化,发展为早恋的几率就减少了很多。亡羊补牢,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处理。
  现在所谓的“早恋现象”在学校里是无处不在、无人不染,很多班主任因此而兵败滑铁卢。而解决学生早恋的关键是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以一颗慈爱的心关心和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机会,将他们从早恋的泥沼中拖出来,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联系地址: 山东省诸城市第四中学 2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