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

作者:佚名




  去年7月以来,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和由他发起的拯救上网成瘾青少年爱心行动在全国掀起热浪,21个城市的5万名家长和孩子聆听了报告。短短半年时间,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家喻户晓,被广大上网成瘾青少年及其家长奉为“救星”,这就是陶宏开现象。
  陶宏开现象从实践的层面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和一个崭新的视角,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其一,构建师生平等高效的对话交流机制是增强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陶宏开对上网成瘾青少年的转化采取的是一种对话机制,通过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从而在认识上取得一致。它表明,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规范的训练,还需要道德感受、道德体验的交流。学校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其二,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点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道德教育必然要协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陶宏开对上网成瘾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恰恰比较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他将世上的事情分为三种:可做可不做的、必须做的、不能做的,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活的目标,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在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其三,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陶宏开现象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因而,党和政府必须构建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
  (兵兵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