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从一次篮球比赛说起
作者:蒋红鹃 范嘉松
一次篮球比赛给我们提供了提升境界、建构意义的契机。
每学期一次的年级篮球赛就要开始了。作为班主任兼场外指导的我,有责任把握每次活动机会,组织学生自主活动,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比赛进行前,围绕着球队的组成、基本的战术打法等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每个人都期待着能取得胜利。
比赛开始,我们初二(4)班男篮遭遇了一场只有在NBA中才能见到的“经典”之战。在离比赛结束还有1分钟的时候,我们还领先对手5分,而就在这1分钟中,竟然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大翻盘,对手连进两个3分球,最后一球几乎是在哨声吹响之时投进的。我们以1分之差痛失好局。对手在欢呼、雀跃,而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痛苦的泪水。沉闷、压抑笼罩在每位同学的心头。
想到这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真实事件中蕴含着极大的教育契机,我决定在此“抛锚”,提出班级教育工作的中心议题:这场比赛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记得当天晚自修结束前,我是这样来开始这一次谈话的:“我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沉重,我们痛失好局,悲壮地输了。回顾赛场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拼抢场面,我们看到的是一支团结的奋力拼搏的队伍。……比赛总有胜负,失败的苦果总要有人去吞咽,今天轮到我们了,我们就得有勇气去面对失败,平静地接受失败,不怨天,不尤人。但同时,一场比赛又会带给我们深长的思索。同学们,你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们听了我的发言后,逐渐从失败中回过神来,进入了思考状态。
他们说:“好的开端不一定有圆满的结局。世事变幻,反复无常,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握前进的航向,稍一疏忽就会樯倾船毁。”
“微小的失误从其本身而言,只是一次微小的失误,但把它放在整场比赛的大背景下看,也许这一微小的失误就是致命的。”
“当我们即将登上巅峰,挥洒‘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时,请注意脚下这最后一步,稍不留神,便会前功尽弃。”
“把握胜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在惊涛骇浪中的冷静。”……
班会结束了,同学们对比赛的感悟也不乏亮点,但许多同学对这一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仍未进行思考。这对于一次教育活动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何达成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促使学生对人生境界的进一步感悟呢?看来还得继续做他们的场外指导。
几天后,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周记,让他们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在翻阅学生周记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有一个场上队员在周记中写道:“那场关键比赛最大的遗憾,不在于输球,而在于胆怯。事实上,在比赛前,我们都没有下决心去死拼那场比赛。也就是说,比赛前,在心理上,我们已经输了。”多深刻的反思啊!正与我几天来的思考不谋而合。我决定抓住这一机会,进入第二次意义建构,对这场比赛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在班会课上,这一同学的发言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同学议论纷纷。我便组织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有同学说:“队员在场上打得很努力,很勇敢,有的队员还受了伤。但最后输了的原因在于对手的超水平发挥,不应该把责任推到同学身上。”有同学说:“结果是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好的过程必然会有好的结果,比赛中心态没有摆正,这是输球的根本原因。”有同学说:“未战先怯,兵家之大忌,今后绝对不能再犯这种错误。”有同学说:“比赛比的就是志气、勇气。我们不完全是冲着名次去的,我们更需要展示的是二(4)班优秀的班级风貌。”……
讨论逐渐深入。我见已是水到渠成,便做了总结发言:“也许同学们说的这些原因未必会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但是它们对比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单纯从功利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自我安慰,这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但比赛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会输球,但我们不能输人。我们需要多一点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放手一搏,即使输了,我们输而无憾,我们尽力了。……坦率地说,当我们用坦然的心态去回味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所领悟到的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的范畴,具有了启迪人生的普遍意义。”我的发言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一年后,在初三(4)班面临毕业中考的关键时节,物理、化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学生们在期中考试中被打了个“闷棍”!这一回我得真正做“场外”指导了!
班会是班长主持的,我被邀请旁听。其实,我很自信,我知道他们会振作起来,因为他们已经学会分析原因何在,也会联系去年篮球赛的失败……
第二天,黑板报上出现了几行班主任寄语: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生活还得继续。但是,在人生的赛场上,我们必须赢,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成绩或名次……
两个月后,在中考中,全班同学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42名学生中,有32名进入了国家级示范高中;初三(4)班还被授予无锡市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这使我愈发相信,学生们在以后更大的人生赛场上会常常想起那场难忘的篮球赛……
回顾这次教育的全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善于创设或者利用现有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联系”和“思考”,并把“联系”和“思考”的过程与协作中的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建构。当然在建构的过程中,如何确定话题,需要班主任的敏锐性。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真正达到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困难的,这就需要在教育中注意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从而让学生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元的认识和理解。在引领学生提升境界的过程中,学生内化容量和质量是需要时间的,班主任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这个“场外”指导。
(联系地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分部 2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