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学生生命发展过程的解读与班主任工作

作者:张爱琴




  当我们都在呼吁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以人为本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学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有点多余,有人会说,学生不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吗?这句话听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对学生的理解果真如此简单吗?真要从学术角度对这个概念做一个清晰的解释的话,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将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
  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这也就是教育为什么既要尊重学科自身的规律,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需要的根源所在。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价值的内涵及发挥。如果我们将学生理解为容器、“两脚书橱”、白纸等非生命物质,那么,教育也就只能局限于对教材等非生命物质的传递,而班级管理也将毫无生气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学生是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者、是有生命的个体的话,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将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是一种生命存在,有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双重需求,而所谓的精神生命是建立在物质生命发展的基础之上、与之并行、且促进物质生命发展的。教育的价值既在于物质生命,更在于精神生命。也就是说,教育既要教会人生存,还要教会人懂得生命的意义,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物质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没有精神生命的存在,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生命作全面的认识。
  人类从出生到成熟,大致经历六个重要的时期:乳儿期、婴儿期或称婴儿晚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小学阶段)、少年期(初中阶段)、青年初期(高中阶段)。这些阶段是连续的,同时也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新的阶段接替旧的阶段,不能超越,也不能倒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会很快腐烂;或者会造成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使他们失去儿童的天真和顽皮。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如果用我们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同样也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尤其是要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 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础性与班级管理
  
  所谓基础性是指人的生命是一个连续体,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生命的发展对一生的奠基作用更为明显。以小学生为例,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童年期,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对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智力而言,小学阶段学生智力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迅速过渡,是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期,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智力的好时机。细心的教育者会发现,在幼儿园或学前班里,许多孩子看到电视上关于蒙牛牛奶的广告时,也许会对妈妈说:“妈妈,我是不是吃你的牛奶长大的?”但是,到了小学阶段,随着智力的发展,孩子不但会分清人与牛的区别,而且,当他没有看到牛,只是听到“牛”这个字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便会慢慢浮现出牛的犄角、叫声等。此外,小学阶段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足够的潜力参加各种活动。这一时期是学生发展和谐个性、优良品质和社会性的好时机。因此,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生生命发展的关键性与班级管理
  
  就人的生命发展整个过程来看,每一个阶段对整体的发展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从心理学、生理学以及学科内部结构体系和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考虑,就发展中的学生而言,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关键年龄”。虽然“关键年龄”不是绝对的,但这种关键年龄还是存在的,“关键年龄”的关键性就在于它是从量到质的转变。人的一生时刻在经历变化,但每一个变化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正确认识“关键年龄”有利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最佳教育时机。比如,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思维和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从这个时期开始,初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身体发展开始加速,内心活动呈现复杂化,自我意识突出,由关注生动形象的外部世界向探究自身内部世界的变化转变,心理学上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危险期”。有经验的教育者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独立精神、自我关注、自尊心都在增强,强烈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有较强的叛逆性,他们不希望大人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对待。比如说“早恋现象”以及哥们义气总是在这一时期表现突出。因此,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对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要以“堵”为主,而应以“导”为主,细心教导,增强学生与成人之间的沟通。
  
  三、 学生生命发展的不成熟性与班级管理
  
  人的生命本身就具有未完成性和不完善性,因此,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地学习。而学生生命的不成熟性是相对于成人而言的。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尚未定型,具有柔弱性和可塑造性。比如说小学生,他们的经验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心理活动纯真、直率,容易变化,喜形于色,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独立性较弱,对成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师长都具有较强的依赖感,缺乏独立、周密地策划自己活动的能力,是非观、好恶倾向以及对他人及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环境的影响。比如,对小写字母“d”的写法,家长如果写得比较草,给这个字母加个“小尾巴”的话,学生就会对家长说这是错误的,因为老师说过后面不能加“小尾巴”,他们很容易崇尚“权威”。而这种生理及心理上的不成熟也同时造就了孩子的好奇的天性。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不成熟性的积极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以后的学习、良好品德的养成创造条件。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切不可用统一的模式来束缚,阻碍他们的健康发展。
  把学生当学生、把儿童当儿童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作为人、作为生命的共同需求、权利和责任,不能因为他们的不成熟性而忽略甚至剥夺了他们作为人、作为生命的权利和自由。
  学生生命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过程,教师一定要给予耐心的关注,从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联系地址:甘肃省银川市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