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守望教育的诚信

作者:殷 明




  时下,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知怎的,我居然想起了儿时的一件往事。事情发生在我读四年级的期末,经过同学们的民主选举,我被评为“三好学生”,班主任老师也向我表示了肯定和祝贺。那时,我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一路哼着小调,三步并作两步,回家向母亲报喜、请功。在等待拿奖状的两天里,我是真焦急。好不容易盼到了领奖状的那一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来啦。”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见班主任拿着一叠奖状进了教室。“殷明,你出来一下。”老师在叫我哪,我赶紧跟着出了教室。本以为老师会单独表扬我几句,没想到被告之我的“三好生”泡汤了(据后来了解,我被另一位同学开后门挤掉了)。接着老师向我做了好一番解释,反正我一句没听进去,只觉得伤心极了,心里直骂老师是个骗子。从此这位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变了,甚至波及我对其他老师的看法。
  那时我只认为班主任老师是“骗子”,因为她说话不算话。现在自己也做了老师,再想想这件事,发现我的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缺少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诚信。
  诚信是立德之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首要内容。日常工作中,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诚信作为道德规范要想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依然非常艰难。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诚信教育不到位?或许江苏《健报》总编戎东贵的一番话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教育工作者因其育人职责的重要而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要想拥有诚信,教育工作者先得有诚信之魂。对社会的诚信教育,呼唤着教育的诚信。而对那些渴望着知识和道德甘霖哺育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必拥有太高的权威,可以少一点教育教学技巧,甚至可以少一点知识和才华,但是切切不可缺少诚信。”
  是的,追根溯源,教育自身缺乏诚信之魂恐怕是我们的思想教育落不到实处的重要原因。在校园里,我们要求学生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而面对明显的禁烟标志,教师又做得怎样呢?还不是照样抽烟、扔烟蒂。我们要求学生准时到校不迟到,但教师迟到的现象消失了吗?还不是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姗姗来迟。当孩子们面对这一幕,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如果他们敢当面质问我们为啥不遵守规定时,我们该怎么回答呢?敷衍、搪塞……
  其实在学校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范例。试想,教育活动中不时搀杂谎言和欺骗,怎么能保证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呢?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仍然脱离实际过高过大,教育内容还存在着虚假的说教。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如果是写一个人,学生的文章中肯定少不了“拾到钱包交公”、“帮助老人推车”这一类事件,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殊不知孩子就在一次次的习作中成了“谎言高手”。所以,我们也不要去抱怨孩子在教师、家长面前没有真话,因为很多责任还在于教育者本身。这时我想到了美国的一堂阅读课,这节课教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透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美国把道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没什么思想品德课,每个教师都有着较强的德育意识,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养成结合在一起。请看教师的一个提问:“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紧接着老师又补充了一句“你们一定要诚实哟!”不难发现,教师让学生带着真心去思考,而不是带着“道德假面具”去“论道”。真诚是一切有效教育的基础,从真诚开始,才能达到诚信。
  守望教育的诚信!
  (联系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2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