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浅析心理辅导技术在德育中的运用

作者:万红建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许多德育工作者都感到目前各种社会思潮对德育效果的冲击很大,封闭的、传统的学校德育在强大的、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德育方法上显得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所以如何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图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谈谈运用心理辅导技术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点浅见。心理辅导技术如何在德育中运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倾听
  
  所谓“倾听”,在心理辅导中指的是咨询员细心捕捉来访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认真倾听来访者所讲述的事情、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倾听对访谈的顺利进行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常用方法中,谈话法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教育者运用谈话法目的在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希望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认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都感到,在谈话中一些学生不仅听不进教师的教诲,反而还会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口头上答应改正错误,行动上却屡屡重犯。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是教师在谈话中忽视了倾听的作用,过分地从主观的角度来看问题,按照自己设想好的教育程序来实施教育,把时间都花在讲话上,而不是放在倾听上,道理讲了一套又一套,教诲说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的感受却是老师在讲套话,根本没有弄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没有真正了解自己,这样怎么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呢?教师只有在说服教育时运用倾听技术,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陈述,不断地启发学生陈述,让学生在诉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客观地了解到学生内心想说的是什么,进而通过将教师所了解到的与学生分享,来促使学生更完整地了解自己,认识问题。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1)专注。面对学生的陈述,教师要始终保持注意,不分心。(2)鼓励。在倾听时,当教师觉得学生说的有道理,应通过语言或目光、体态来向学生传递肯定的信息,让学生鼓起进一步陈述的勇气。(3)接纳。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会谈出一些错误观点,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讲话,也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纠正学生的观点,而应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平静地听完学生的话,鼓励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慢慢分析、引导。(4)理解。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因年龄小、语言能力差而无法准确地反映内心的想法所产生的表达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语言和思想。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心理辅导中是一种用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和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的技术,是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让来访者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看法。
  如果说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倾听技术是为了实现教师由主观臆断到客观了解的转变,那么角色扮演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认识问题由主观向客观的转变。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教师常会发现,犯错误的同学之所以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往往不在于他们缺乏是非观念,而在于他们在碰到冲突与矛盾时,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才使矛盾激化。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不应单纯地进行道理灌输、事理分析,而应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体验他人的感受,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具体的做法有:(1)情景重复:让学生将刚才发生的事再演一遍,由于第二遍重演时,矛盾双方的激动情绪已趋缓和,在冷静的状态中能让双方都客观地了解引起冲突、矛盾的真正原因,从而解决问题。(2)角色交换:可让学生扮演冲突对方的角色,以体验对方的感受与情绪,帮助犯错学生认识错误所在,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尝试处理当前的问题,从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群体一起参加,例如:开展“今天我当班主任”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角色学习,塑造自我。
  
  三、支持
  
  支持技术是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咨询员对来访者揭示他所具有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能力,以促使其完成某个辅导目标的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和技术,咨询员通过“你能够……你可以……”的言语和适当的行为指导,树立来访者的自信心,鼓励来访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为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常会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行动目标,但有些老师常感到所提出的良好的愿望和设想,未得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不配合教师去实现提出的目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运用支持和鼓励来形成统一的认识,只是从自己的良好愿望出发来确定目标,认为学生应该或必须达到这个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自我信念上的因素,学生感到自己是在被动地接受目标,从而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和灰心、挫折感。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支持和鼓励,就要求教师从增强学生的自我信念出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改正这个缺点或解决这个问题;其次,与学生一起确定学生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再次,协助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步骤,并且加以指导、帮助,创造机会,直至学生获得成功。
  
  四、理性质疑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认为,造成人们情绪、行为问题和困扰的原因,不在于外部的诱发性事件本身,而在于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如果我们对事件的理解、评价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行为的问题和困扰。要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可以从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入手,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通过采用理性质疑的方式进行,这一方法对改变德育工作也能提供一些启示。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遇事特别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这是当今许多德育工作者的普遍感受。仔细分析这些抵触现象,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当今是个信息社会,青少年学生的接触面广了、信息量大了。然而,他们的知识范围有限、生活经验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水平较低,思想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所以容易把某些时尚的观念、甚至错误的观念当作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导。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问题的片面认识,于是就产生了处理同学间矛盾时的偏激行为及对教师正面教育的抵触情绪。而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来进行的,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原有的观念,只是一味地进行说服教育、思想灌输,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分析思想现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性,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言行是由于自己思想中错误观念的存在而造成的。在指导学生消除这些错误观念的同时,要及时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合理方式,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理性质疑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上提供了新的策略。
  近年来我尝试将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操作技巧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法,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共同商量制订并执行行为矫正的方案。结果12位有上课爱小声讲话、作业马虎、小偷小摸、随意干扰同学等问题行为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矫正,调节了问题学生的心理,改善了人际关系,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心理辅导技术的确起到了丰富德育方法的作用,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联系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百花路113号保定市职教中心 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