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师德 师风建设谈
作者:梁春生
我们教师工作的根本是教书育人。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概括了教师劳动的全部内容,是教育行为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如果光强调教书,不重视育人,不教学生如何做人,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是个危险品。高智商、高技术犯罪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因为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相反,只强调育人,而不认真教书,学生虽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未能很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技能,这样的“产品”就是个“废品”。人虽然挺老实,但干什么都不行,社会同样也不欢迎这样的人。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一名优秀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
教书育人,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经师”要求教师自己有真才实学,懂得教育规律,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技能,这样才能严谨治学,不误人子弟。“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教人做人做事,首先自己应会做人。只有自己堂堂正正、表里如一,能够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才能教出堂堂正正的人。
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规范,是教师道德实践中的根本范畴。
(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主要靠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如何,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素质。面向新世纪,针对社会对人才的多方位要求,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必须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和行动促进全新教育的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教人“学会”,一个使人“会学”;一个是“奉送真理”,一个是“发现真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活动,势必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才会具有科学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干粮,不如给人猎枪”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面向新世纪,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能否成功有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真正提高,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没有这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师职业责任和义务。
(四)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维护教师集体利益,正确对待同事的成绩和失误,互帮互助、严己宽人,团结协作。
维护教师集体利益,教师个体就必须对教师集体负责。大家知道,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不是教师个别劳动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共同劳动的结果,学生是在不同教师的共同培养下进步成长的。所以,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个人要服从教师集体,对教师集体负责,要按照教师集体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具体要求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绝不应该每个教师各行其是,互相拆台,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使教师集体制定的培养方案落空,学生就不可能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健康成长。对教师集体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任何一名教师都要牢记在心。
总而言之,教师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他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事业!让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沐浴下,肩并肩、手拉手,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培育出更多的新人!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市政建设学校 5108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