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积极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作者:杨 娟
为了推动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有关单位于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1月4日举办了全国班主任专业化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班主任专业化系列讲座;二是班级文化学、班级社会学课程的学习;三是观摩中小学班级活动;四是分组讨论与交流。研修班开设了班主任专业化系列讲座,以提高学员对班主任为何要专业化以及如何实现专业化的认识。在研修班上,各位专家围绕班主任专业化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分析,以下是对专家们观点的综合论述。
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应当体现为深刻性与全面性。深刻性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是一种现在可能看不到效果,但却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教育;全面性是指是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反观目前的基础教育,无论是深刻性还是全面性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因为与学科教师相比,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劳动的性质和职能来说,班主任的教育劳动主要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因此,班主任的教育劳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劳动,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劳动;另一方面,从班主任的教育实施、教育操作系统来看,班主任也有其专业特殊性。班主任同一般任课教师一样,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教育。这是一种经常性的、很重要的途径。但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远不止学科教学这个途径。班主任有其特殊的教育操作系统,即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所谓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教育目标、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等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概而言之,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的主任教师。班主任专业性劳动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关怀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精神素质的发展。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即将颁布的《班主任工作条例》预示着国家将越来越重视班主任的责任与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时代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班主任育人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自身的努力。只有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才能体现出班主任的专业性,也才能真正提高班主任的社会地位,从而改变班主任只是副业的现状。
在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可能性、必要性与紧迫性之后,各位专家就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结构、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艺术等问题各有侧重地进行了阐述。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所以学会精神关怀、学会班级建设等就成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关心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关怀他们目前的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
关于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结构,有的专家提出应当包括高尚优良的人格、合理的知识结构、广泛的能力结构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班主任的人格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性品质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社会性和生命性。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所任学科专业知识、边缘学科知识、新的自然科学信息和重要的社会科学信息。广泛的能力结构包括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寓德育于教学的能力、心理健康指导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较高的自我调适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专家们还就班主任工作的教育艺术问题作了多角度的分析。有的专家提出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管理在于超越以及培养具有审美体验的班级纪律等张扬学生个性的班主任指导策略。有的专家提出了“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一则即一条教育原则,“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二感即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言即“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四通即通晓班主任工作、通晓学科教学、通晓相关学科、通晓教育科研;五心是爱心、信心、专心、恒心和虚心;六法即优良环境的感召法、虚功实做的导行法、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法、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法、自我教育的内驱法和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学会班级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研修班以班级建设基础理论的学习为重要内容,开设了班级文化学、班级社会学两门课程,帮助学员们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认识班集体和班主任专业化。
文化是人的生活“地势”、生存环境、生活状态,是一种生活的品味。班级亦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一种给青少年留下终身印记的独特的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受到教育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大众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班主任是关键因素,他可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好的生存环境,也有可能导致一种对学生发展不利的生存环境。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实现的程度则又取决于班主任建设班级与构建班级文化的水平。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应以青少年在班级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控制影响学生行为的班级“潜规则”,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班级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有关班级与班主任工作的问题。班级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人学习、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集体。班级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地方,还是学生关心、合作、参与、仁爱、理解、同情等社会性发展的场所。从班级的类型来说,班主任应当使班级成为参照集体。所谓参照集体是指集体对于班级成员来说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成员具有相同的观点、想法、思想及感受。关于班级的组织与管理,班级社会学提出了“发展本位”模式,这种模式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重在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所以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木桶理论、鲶鱼效应、霍桑效应等管理理论的灵活运用。班级文化学、班级社会学对班级问题和班主任专业化的分析,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为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提供了宽阔深厚的理论基础。
通过课堂学习、现场观摩与讨论交流,学员们运用本期研修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与困惑,他们深深体会到:
1.要树立班主任专业化的意识。班主任专业化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专业化的意识,用专业化的目标要求自己。班主任不是学校教育中的副业,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操作系统和责任。同时,班主任的专业劳动不仅仅有付出之辛苦,而且有付出之快乐,更有创造之幸福。
2.要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学习。然而要真正地、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论,不能仅靠读书,还必须从他人和自己的实践中去学习。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把自己的学校、班级的教育实践作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进行体验、感悟与提升,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班级主任教师。
(联系地址:南京师范大学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