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不要让你的学生抑郁

作者:陈建云




  抑郁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害,是一种消极的复合性负面情绪,包括悲伤、恐惧、焦虑、痛苦、羞愧、负罪感等,它使学生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气质问题,也有家庭教育因素等。为避免学生出现抑郁情绪,班主任与教师要尽可能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
  
  班级的教育心理氛围,是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隐性的育人因素,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心理背景。积极的班级教育心理氛围使教育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生心情舒畅,目标明确,没有太多的顾虑和压力,师生能够坦诚地交流情感,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注意创设班级教育中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动辄讽刺挖苦、厉声训斥,学生的情绪自然就会冷淡、消极、恐惧不安,即使班主任理论水平较高,讲得也比较深入,学生所获仍是微乎其微。因此,班主任应强化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氛围的意识,应树立明确的班级教育心理氛围的教育意识,这种意识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相对认同意识,即班级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和班规,要为师生所了解和接受,进而变为自觉的行动。二是师生教学相长,生生相互教育的意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只有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与时俱进的德育要求,营造师生互动的品德教育情境,促进学生主体的德性不断得到调动和发展,才能使班级教育卓有成效。三是自我教育意识。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学会悦纳自己,注重自我反省,善于自我调适,进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四是不断开展德育创新实践的教育意识。有效的班级教育不仅应该以德育为核心,而且应重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断开拓创新。
  
  二、及时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
  
  中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往往与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一方面,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只有重视使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努力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因此,父母在注意以身作则的同时,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及时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问题或误区等信息用恰当的方式委婉地转告给家长,如有的父母在家中常说一些对社会不满的消极言论,有的父母在和子女沟通的过程中无法理解子女的思想,有的夫妻之间感情冷淡甚至争吵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氛围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使孩子感觉压抑,甚至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所以,班主任要委婉地提醒家长:父母本身固有的某些个性弱点也会带到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克服自己的个性局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快乐开朗的人,并用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当好孩子的表率,以便能够较好地和孩子沟通。另外,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严厉的态度加上简单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导致孩子抑郁情绪的出现。为此,班主任一方面要提醒家长多给孩子以鼓励,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横向比较,从而不断地为孩子沉重的心灵减负;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活动,通过德育实践教育学生懂得感激父母为养育自己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正确看待父母日常的唠叨,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激父母的基础上,不断自强自立,让父母放心和开心,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更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三、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育人方式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要把学生的人格、感情、要求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不断用新课改的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平等地对待学生。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各有千秋的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男女学生;对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不偏不倚;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一碗水端平”。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尊重个性,即在教育活动中注重体现个性,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展示和发展自我,促使学生成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同时,要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即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启迪人生、激发潜能,使各类学生都获得较大发展的教育目标。
  针对个别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要分析学生的问题是属于学习困难、品行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因素中的哪一类,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满怀爱心地运用教育的智慧,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和重负。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关切心,因为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就指出,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学会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与面对现实,要有一种博大的关切心和使命感。我们还要以主动的姿态解决高考“独木桥”问题,减缓升学压力,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要调适好自己的情绪,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教师属于高学历、高压力群体。这种压力既来自于领导、家长的高期望值,也来自于教师个人家庭方面的住房、工资收入、子女教育等问题的困扰,更来自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进修学习、岗位竞争、学历教育、职称评定等等。而教师工作又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难免产生单调、郁闷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心理行为有时也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因为学生不可能时刻按照教师的意志行事,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就难免偏激,而教师的人格,特别是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更值得注意。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很难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有认知学习、行为训练、意志锻炼、自我情绪调节、心理治疗等。
  教师要学会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自我教育观,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应该照亮别人、升华自己。教师生活的每一天,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身教重于言教,一个热爱生活、爱岗敬业、有良好情绪和个性的班主任,总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使学生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
  总之,生活是缤纷多彩的,处于花季雨季的中学生们既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成长的烦恼。班主任要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去保护、体谅孩子们纯真而敏感的心灵;要做他们的引路者,让他们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愉快地去学习和生活,不断追求各自的幸福人生。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通中学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