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拇指与食指的启示

作者:骆仁彬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年,初为人师很是得意,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黑溜溜的眼睛,我感到了教师的神圣,于是我挺着胸膛教育他们:“你们要……不要……”当有的学生犯错误时,我毫不留情地训斥他们,看着他们耷拉着脑袋,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我又感到了教师的威严。有时我特别生气,就动手揪揪他们的耳朵,戳戳他们的脑袋,学生就更加害怕了。时间长了,我感到“食指”比嘴巴有用,在课堂上,食指指向哪儿,哪儿就变得特别安静;指向谁,谁就低下了头,我于是常常用食指维持纪律。
  可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看我的眼神不再友善、不再高兴,而是有点敌意。教室里,学生原本谈笑风生,一看到我进来就变得鸦雀无声了;教室外,学生看到我便绕开了走。我感到被孤立了,教学变得毫无乐趣。我想跟学生谈谈,可他们不理我,总是离我远远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一天,我在家做家务事,不慎弄伤了食指,便用白胶布裹起来。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表现不好,我习惯地想用食指点他们,可看到裹着胶布的手指挺难看的,便忍住了。接着上课,我提了个问题,不太难,于是,我叫起了一位成绩不太好、平时也不太爱发言的女生来回答,她的回答不着边际。我习惯地举起了手,又想用食指点她,想说她太笨了。可裹着胶布的手指不便伸出,转念一想,她成绩不好,鼓励她一下吧。于是我伸出了大拇指,说:“尽管你对问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蕴含着创意。”轻轻的一句话,竟如一阵微风,吹起了几十颗低沉的脑袋,一个个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似乎我说错了话。又过一会儿,十几个小手举起,答案层出不穷,我索性继续使用大拇指给予鼓励,讨论越来越热烈,学生的思维仿佛插上了翅膀,我很久没有上过这样的好课了,我不需要多讲什么,学生便把我要讲的都讲出来,甚至讲得更多更好。
  下课了,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教室,走出去很远,还听见教室里学生兴高采烈的讨论声。放学了,破天荒地有几个学生从后面赶上来,亲切地对我说:“老师好”,“老师再见”,然后飞跑着走了。
  久违了的“老师好、老师再见”,如一股暖流传遍了我的全身。我陷入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到底为什么这一节课竟改变了学生对我的态度?是今天我的课讲得比过去精彩吗?今天的课好像没什么特殊的。是学生回头是岸一下子变得尊敬我了吗?我抬起了手,凝视着我的手指,脑子里渐渐想通了:今天我的食指因伤罢工了,代之工作的是拇指,而拇指就是鼓励、就是赞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的产生,我认为就是从鼓励、赞扬和赏识中得来。懂得了这个道理,于是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再也不用食指指责学生,而是用拇指连连出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使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联系地址:江苏省盱眙县第五中学2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