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教师不能只当“伯乐”
作者:苏 兵
其实,上述情景也许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刻地反思: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何在?这些“好”学生真好吗?这位“差”学生真差吗?真如几位老师们谈论的那样:是我们的学生本身出问题了吗?现在想想,其实,问题的根源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本身,是我们的教育本身。
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则“伯乐相马”的寓言:伯乐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并把它带到社会,使它扬名于天下。有一天,伯乐在路上又遇到这匹千里马,刚准备上前与之打招呼,却见那千里马径直朝伯乐冲去,想撞死伯乐。多亏伯乐闪身躲过。伯乐非常气愤,质问千里马:“为什么恩将仇报?”千里马说:“撞死你,就不会有第二匹千里马被发现,那时,我就身价百倍啦。”伯乐听后,仰天长叹道:“哎……我光有看马的能力,没有注意马的品质啊!”我们很多老师不也正像伯乐一样吗?
有学者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国的学校教育犹如一个跛着脚走路的人,教学的那条腿很长很长,教育的那条腿很短很短。我们很多教师都不知不觉地扮演了这样的“人”,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目中无人”的学科教学培养的学生“目中无人”也就不足为奇啦!相反,那些所谓的“差”生,却得到老师过多的“偏爱”。他们经常被老师找去谈话、教育。也许当时没怎么听进去,但稍懂事后,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关注“人”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科教学除了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也不仅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这样,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人格也逐渐健全与发展完善起来,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联系地址:江苏省如东县长沙小学 22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