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生命的教育

作者:赵冬俊




  当各种练习册充斥学生书包的时候,当漫天而来的知识塞满孩子头脑的时候,我发现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人,消失了。他们置身于“书山题海”,疲于应付,没有了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的时间;他们穿梭于教室与书房之间,没有了放飞理想的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感受到的不是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却是生命的沉重与疲惫。他们的情感与知识分裂,知识没有给予他们热情,反而让他们愈加冷漠、人性远逝。
  因而,在孩子们诉说苦恼、倾吐心声的作文里,我看到了“离家出走”与“自杀”;在孩子们滞留过的草地上,我发现了被剪断翅膀、生命垂危的蜻蜓;面对同学善意的批评,我却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仇恨与不满。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在教育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的生命(这是不分贵贱的生命,不分“名次”的生命),关注着学生在学校及课堂里的生命运动。早晨,我总以灿烂的笑脸迎接学生的到来;傍晚,我时常和学生们一起微笑着与夕阳告别,微笑着与校园告别。
  有了对生命的共同关注,我便时常发现学生明眸中闪耀着灵性的光彩,笔尖下流淌出对人生重大命题的深刻见解。
  那天早上,我们全班同学屏息凝神地听完了黄雪微同学的一篇日记(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将全文摘录如下):
  听着大人们的谈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为什么人老了就遭别人讨厌呢?甚至是自己亲生的儿女!
  我的老爷爷已经94岁了,他的儿女们应该很高兴,因为他们的爸爸已经陪伴她们度过了七十几个春秋了。可这几天,她们却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为什么呢?
  前几天,老爷爷的胆结石病又犯了。他非常痛苦,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姑奶奶们只顾拎着补品来看望他,却根本不去体会老爷爷那钻心的疼痛。其实,他不单单是病痛,他的心也在痛。
  一个94岁的老人,手脚一点儿也不灵便了,耳朵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可就没有谁把他领到自己的家中,哪怕是过上一宿。
  家人们都希望老爷爷早点离开人世,因为他活得已经够长的了。我并不这么认为,人能活在世上有什么不好,老爷爷虽然聋了,可他还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他并不是植物人。儿女们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他时常用嘴巴去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他时常思索着哪个儿女最孝顺,哪个儿女最不孝!
  谁都怕死,老爷爷也怕。他虽然已经立了墓碑、买了寿衣,可还不希望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不想离开自己的儿女。可儿女呢?
  哎,有时,大人们是残忍的、是无情的、是自私的,而我最终也会变成一个大人。我也会变成一个残忍的、无情的、自私的大人吗?不,我不会变成那种人,我要做一个善良的、大度的人。我要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我更希望老爷爷能挺过这一难关。
  (此文发表于《兴化日报》)
  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纯洁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黄雪微同学“思索生命”的快乐。
  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履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对生命的思索中,学生们成长着,快乐着。
  (联系地址: 江苏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