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沉默

作者:鲍淑萍




  在班主任工作中,适当地运用沉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自习课上,同桌的两个男生在大声逗笑。见我走进教室,他们立刻停下来,低头抓起了笔。我无声地走到他们的座位旁,默默站了足有三分钟。他们的脸红了,握笔的手轻轻地抖动着,最后竟双手捂着额头趴在桌子上。我没再言语,走开了。放学后,这两个学生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当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全体师生大会,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我默默地走到他们跟前,嘀咕声没了;单元抽测,一个学生要抄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这个学生脸红了……我认为这就是“沉默”教育。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反复强调固然有助于记忆,但一种刺激如果反复、持续作用于人,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适应,会渐渐麻木起来,如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了。
  细想,两个逗笑的学生,在被老师发现的一刹那,心情是何等紧张。然而等来的却是老师出乎寻常的沉默,他们由紧张到惊异、愧疚,不自觉地自我反省……教师的沉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省的机会,教师的沉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沉默同时为教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维护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这种“沉默”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感化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沉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沉默”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妨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下这种“沉默”教育。
  (联系地址:浙江省武义县下杨中学3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