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师生关系的定位:从“亲其师”到“尊其师”

作者:张翠凤




  2003年夏秋之交,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我踏上了三尺讲台,期待着以多年所学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对过去教师“一言堂”,对学生管得过多、束得过死的传统教育模式极为反感,对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非常推崇,对营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快乐地自然成长充满信心,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学生可以直呼老师姓名,可以在课堂上喝饮料、吃零食、随意走动。
  工作伊始,看到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我感到由衷的欣喜,也愿意把自己的笑容绽放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稍微过分的要求,如上课随意离开教室去厕所,布置作业时“讨价还价”般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随意吃东西、高谈阔论,课间与老师亲密无间、无所不谈,都未加限制地默许了。半年下来确实得到了学生爱的回报,说我是“第一个让他们敢如此亲近的老师”,“像个大姐姐一样”。下班时遇到学生,他们会拍拍我的肩膀说:“嗨!这就回家啊?约会去吧?”“亲其师,信其道”嘛,我这样宠爱着学生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第二学期开始遇到麻烦了。渐渐感到课堂开始失控,严肃的话语常被学生的嬉笑声淹没,课堂纪律有时需要班干部出面维持,提出的要求学生不太理会,布置的作业总也收不齐。最初我并不在意,自我安慰:毕竟学生还是喜欢我的。但是,一次考试后的总结课触动了我。我刚说了一句“这次咱们班的成绩不太理想……”,一女生斜了我一眼,大声说道:“还好意思说呢,也不看看你出的什么题!”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我既愤怒又窘迫,勉强调整情绪把课上完,开始反思:是否自己的角色定错了位?向老教师请教,得忠告:教师必须与学生保持距离,树立威信。是啊,如果师威尽失,学生连老师都不尊重,怎么会认真对待你所传授的知识呢?看来,我所推崇的“亲其师,信其道”应该改为“惧其师,信其道”了。
  第二年接新班,我开始调整策略,与学生保持距离,努力板起面孔,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言必信,行必果,只要我认为要求合理的,坚决不允许讨价还价。几个月下来,课堂纪律是好多了,班级管理也没出什么差错,但我感觉更加不对劲。学生的态度,恭敬中含着疏远,顺从中透着敌意,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不好,学生虽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却没有任何言语或眼神的交流,一节课下来自己都感到没劲。班里没有人主动找我反映情况,问起来也不吱声。这可不是我想要的。我隐隐觉得这平静中隐藏着危机,矛盾终于在“手机风波”中爆发出来。
  有任课教师反映:“你班学生上课时发手机短信。”这还了得?不管不行,我马上召开班会。恰在此时有学生的手机响了,所有学生的眼睛都看着我。我狠了狠心,得立威啊,竟敢公然挑衅。于是我当众宣布:从今以后,手机不允许再出现在教室里,一经发现,立即没收交还家长。没人敢提出异议,规矩就这么立下了。
  几个星期过后,有一天,班长跑来报告:“A同学因没带手机,家长找不到人,以为出事了,从家里赶来了;同学们都因这事对您很有意见,胆大的早就偷偷把手机带到教室了。”我听了浑身冒凉汗,班长也是,早干什么去了,非等到出了麻烦才来报告。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是维护自己的权威继续硬撑下去,还是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出妥协?踌躇不决中再次请老教师支招,姜还是老的辣:对学生不能压制,而要以理服人。一个人的面子重要,还是许多人的利益重要?
  我恍然大悟,精心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手机应否在教室使用”。我改变了过去的强硬作风,让学生开诚布公地讨论在教室使用手机的利和弊。
  起初没人说话,大家目光疑惑地望着我。我真诚地笑着说:“以前我认为学生上课带手机没什么用处,只会影响学习,现在觉得这观念有点老土了,这么年轻就被时代抛在后面了,老喽!”大家笑了。我趁热打铁:“现在请年轻时尚的同学们来说一下,用手机有什么好处?”
  终于有人站起来说:“万一有急事,可以跟家里联系。”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可以看时间!”“有东西忘记拿,可以让宿舍里的同学带来,不用跑回去耽误时间。”“家里有人生病,可以及时知道。”……
  好处说得差不多了,我赶紧引导:“那么,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有!上课时老想看看有没有来电话或短信,分散注意力。”“上课响起来,影响老师讲课,也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浪费电!”“有辐射!”“多花钱!”……
  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看来,在教室使用手机有不少好处,我就不限制大家带来了。但也有这么多坏处,那么,为了不影响学习,咱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上课时间请大家关机,如果实在有急事需要跟家里联系,请你调成振动,不要影响别人。能做到吗?”“能!”从这充满兴奋与决心的声音中听得出来,这次大家是真心接受了。
  走了这么多弯路,我终于认识到,做教师需要“爱”,也需要“威”,更需要“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这种民主应该是有序的,是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前提,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这种平等应该是有度的,人格上的平等决不意味着教育中无原则的宽容和放纵。让学生“惧其师”是不能“信其道”的,那是压服;“亲其师”也是远远不够的,会导致不服;只有学生“尊其师”,做到信服,才能真正“信其道”。
  (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幼儿师范学校 26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