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警惕学生的情感冷漠

作者:严卫林




  案例一:“他们怎么不早点死”
  暑假期间,酷暑难挡,一些学校的师生正在挥汗补课。一天,某中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遇上了车祸,死两人,伤三人。为此,教育局火速下令各中小学一律停止补课。接到通知,学校立刻宣布停课,学生欢呼雀跃。路上,有几个同学遗憾地说:“哎,他们怎么不早点死呢?否则我们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学生的无情真让人欲哭无泪。
  案例二:“她反正就要死了,以后也不再教我们了”
  某校一女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所带班级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名列前茅。就在中考前几个星期,突然病倒,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弥留之际,她多么希望能再看一眼自己的学生。为此,校长发动全班学生捐款,为她买点礼品,并准备利用星期天去看望班主任。可哪里知道,学生表现出一脸的冷漠和不情愿。下课后,有的同学私下嘀咕道:“我没钱,上次不是已捐过款了。”有的同学说:“我不去,星期天还要去补课。”有的同学说:“星期天我要去亲戚家吃饭。”有的同学说:“我不去,听说这病会传染的。”还有的同学竟然干脆说:“反正就要死了,以后也不会再教我们了,不去也罢。”冷漠,可怕的冷漠。
  案例三:“作文的情节是我虚构出来的”
  某校初三学生进行第一次模拟统考,在阅卷中,有一篇作文让阅卷老师不禁潸然泪下。在文章中,作者写道:在她5岁时,父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身亡。从此,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年前,她母亲积劳成疾,终于病到,被市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小小年纪的她饱尝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好在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的无私捐助,才使她得以继续在校学习,母亲的病情也有所好转。文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间处处是温暖”的主题。负责批阅作文的老校长愧疚难当,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的责任,这是自己的失职。放下试卷,他立刻去找该同学表示歉意,并提出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可哪里知道,那位同学却淡淡地说:“作文的情节是我虚构出来的。”气得老校长差点晕过去。
  
  一、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
  
  不可否认,在学生中,确实或多或少地存在情感冷漠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处事冷漠无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亲情,少有感情。学生的冷漠心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社会影响不良
  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趋利性、排他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导致社会规范出现大量的断层和盲区,社会失范行为大大增加;盲目自利的人生,使一些人不再有真诚的感动,不再有奉献的情怀,更不再想理解他人;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削弱在一些人身上时有体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冲击着学生多年来受良好道德教育所形成的观念,不良思想行为在学生心目中发芽、生根、开花……
  2.学校教育不力
  近年来,督导、检查、达标蔚然成风,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一些学校不得不造假,甚至违心地让学生说假话,从而使一些学生迷惑不已、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学校德育方法简单死板,大多以灌输代替自我内化,高要求、不落实、摆花架、走过场;加上一些教师违背学生心理规律,缺乏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开展心理疏导,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使一些学生心理出现“畸形发展”。
  3.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子女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表现得自私自利,甚至一些家长直言不讳地告诫子女:“孔融让梨”和雷锋精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受其影响,一些学生对“不谦让,不为别人着想”习以为常,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私、霸道表现得越发突出。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旦目标不能达到,就“恨铁不成钢”,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情感日渐冷漠。
  4.自我心理不健康
  独生子女的特点,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难以沟通,从而产生隔阂,对人冷淡;加上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别人和集体的事?于是整天埋头学习,不重视与集体、他人的交往。有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自己索性也冷漠;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中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年轻气盛,互不相让,产生了疏离感;还有的学生由于好高骛远,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滋长了不满和失望的心理,加上不能进行自我调整,由此产生了对人对事的冷漠。
  
  二、矫治学生情感冷漠的对策
  
  矫治学生情感冷漠的心理,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教育,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施教,才能使学生摆脱冷漠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家庭教育是克服孩子冷漠心理的首要条件,孩子不仅需要呵护,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鼓舞和引导孩子,激发孩子“感恩知足”的感激之情,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并且将这种情感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
  社会要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和羞耻心,充分发掘出学生内心世界里“性善”部分,从而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道德情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并自觉抵制不良影响,这是克服学生冷漠心理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行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价,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地址: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21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