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班级管理共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葛冠韬




  一、“共振模式”的提出
  
  当外界给物体策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这一物理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振”。
  众所周知,师生之间在心理相容的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通过思想交流来实现的。但学生能否接受教师发出的教育及管理信息,以及接受到何种程度,则要取决于师生在当时彼此的心理相容水平。如果相容程度高,说明教师的教育管理要求适合学生需要,是从其实际出发的。这样,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就会很高。作为管理者,我们在不断地追求这种相容,思索着学生对教师的管理认同的途径与方法。
  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不使自己的管理流于形式,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提出了这一管理模式—“共振管理”。
  “共振管理”是以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小组管理为载体,以全员激励为操作手段,以小组自评与互评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共振模式的基本形式
  
  按共振对象来分,共振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老师与学生互动共振。这主要体现在:各小组长将本组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策略与老师进行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指点。其二是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振。这主要体现在:各小组在互动管理中,积累了一些处理琐细事务的方法。在小组里他们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与同学们分享对事情处理的共振快感。
  按共振方法来分,共振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某个同学受到小组长的帮教,或者通过与老师谈心、沟通,而得到自我鉴定并且能够自我觉醒,这就是被动受振(对学生而言)。另一种是小组里每个同学能自我约束和自我鉴定,主动与全组同学融为一体,这是很典型的主动受振(对学生而言)。
  
  三、共振模式的实施途径
  
  实施合作管理共振模式,其运作方式为“以小组合作管理为基本形式,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实施班集体全员管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发挥,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
  
  (一)成立合作管理小组
  正如新课程标准中说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倾听别人意见的需要。开展共振管理,组织起来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学生性别、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将5人分成一组,并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从而让这些异质的小组成员在合作管理中相互激发,各展其长,彼此受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性格。合作管理不仅有知识的共振互助,更是品德、纪律和生活等方面的共振合作。
  
  (二)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由于有这种“组间同质”的合作管理小组作基础,我废除了按学习成绩进行全班排名次的传统做法,实行小组内评定层次法,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所属的小组赢得相同的荣誉。从而使每一名学生在不同高度的起跑线上竞赛,中差生都受到激励,在合作中寻求到了共振源,在和谐的共振中找到了自信。
  
  (三)实行全员管理制度
  倡导“人人爱集体,个个做主人”。我把合作管理小组成员按班委会编制进行角色分工,在组长领导下有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这样,一个小组相当于一个班,使每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自理、自立和自治能力,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四、班主任的主导功能
  
  首先,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其次,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协调教学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避免轻重失调,相互干扰;再次,班主任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在了解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及课堂行为表现的基础上,配合各科教师,从思想教育入手,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避免干扰班级教学活动的事件发生;最后,由于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所以班主任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共振模式的实践思考
  
  (一)教师角色换位要“三代替”
  ①以“组织者”代替“传授者”。无论是学习,还是进行自我管理,教师不是传授者,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即组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行学习管理。②以朋友的身份代替师长的身份。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去实现管理和学习的目标。③以“学习者”代替“知识的拥有者”。合作管理共振模式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知识、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技巧,也包括向孩子学习等等。
  
  (二)教师心理换位要“三多”“三少”
  学生的管理方式不能是单一的被动管理,应以“爱”为核心,进行心理换位。师生都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三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多掌握一些教育方法);“三少”(少一些急躁、少一些批评、少一些空洞说教)。那么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就会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2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