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2318篇教育笔记的随想

作者:居利锋




  1999年9月,我们开始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实验探索。我们的班集体建设研究从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开始。通过记录、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故事,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行为,提升教育品质,形成教育智慧,使自身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记录了2318篇教育笔记。
  
  一、教育随笔:拾起散落的珍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工作体系,都有自己的教育学修养。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育笔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个成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如果不及时拾起,这些珍珠就会散落在泥土中而失去它们迷人的光彩。反之,如果用一条条线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就会成为一串串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所以,记录班集体建设故事,就是收集一批批生动的、具有生命力的科研资料,为班主任发现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打下基础。
  在一天天持之以恒的记录中,我们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一天不记教育笔记,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日积月累地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是一种享受,记录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回忆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感到莫大的人生幸福。
  
  二、教育随笔:记录成长的足迹
  
  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从中发现普遍的教育规律,形成适合自己使用,符合自己专业水平、思想认识、性格特征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在“专家引领”(唐云增等专家的指导),“同伴合作”(课题组内定期交流),“自我反思”(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得失)的过程中走过一条从“凌乱到有序”,从“浅显到深入”的道路。
  开始,只是记录一些班集体中发生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在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同样,优秀的教育笔记也应该在班主任如何创建班集体上记录。于是,我们从“凌乱”的班级事务记录中走出来,走上了有“主题”的记录历程。以下几种形式,是我们经常采用的记录教育笔记的方式。
  1.感悟、思绪式的教育随笔。
  在我们的教育笔记中,最多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件的某种感悟和思绪。虽然只有一点感悟,一点思绪,但这些感悟和思绪中却往往闪烁着班主任老师极其可贵的教育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瞬间即逝。这种教育随笔,通常是班主任在某个教育事例发生后深有感触,然后记下的。下面是一个记录的案例。
  
  案例:
  相信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昨天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涌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学生们表现得非常认真,原因是我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人作用。
  张健(化名,以下同)同学原本是班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平时喜欢惹事生非,欺负弱小。在昨天布置教室时,我让他负责布置“学习栏”。接到这一任务以后,他忙得不亦乐乎。当中队中需要贴在墙上的夹子时,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钱去买。李松同学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但昨天让他负责中队角的布置以后,他把工作完成得极其出色:组织同学画“星星火炬”,张贴反映班级特色的照片,剪“中队角”的字样。当需要彩纸时,也是自己出钱去买。刘虹同学在盛艳、文霞等同学的配合下,出了一期本学期质量最高的黑板报……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放弃偏见,相信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2.小论文式的教育随笔。
  一个个平凡的教育故事,解释和验证着教育理论。在小论文式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先提出一些观点,然后用我们自己真实的、具体的教育故事来阐述、说明这些教育观点。因为观点是从实际的教育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有感而发,所以显得贴切自然。下面是我们的一个记录案例。
  
  案例: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近几天,班级中脸盆里的水脏了,没有人去换;作业本掉在地上了,也没有人去捡;地上的废纸,大多数同学视而不见。更令人不解的是:几位村小转来的学生老是改不了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马虎的毛病……
  是班中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多吗?是班主任老师疏于教育吗?还是班中管理制度不够严密呢?我仔细地分析。结论只有一个: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清洁的习惯、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等。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反复抓、抓反复,就是培养习惯的基本方法。
  ……
  3.一个教育过程的完整记录。
  对于班中普遍存在的某种现象,课题组一起设计教育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思路;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以后及时分析原因、总结得失。经过一个阶段以后,就形成了对某一教育过程的完整记录。
  在一个教育过程的完整记录中,我们一般分四个环节记录:“情况分析”“教育设计”“方案实施”“结果成效”。如果一个阶段后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则还会出现第二轮的“情况分析”“教育再设计”“方案再实施”和“结果成效”……
  我们在成功时记录经验,在失败时记录教训,及时反思,不断前进。把一篇篇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个优秀班集体成长的足迹,也是一位优秀班主任成长的足迹。
  
  三、教育随笔:享受教育的快乐
  
  教育是快乐的,德育是快乐的,从事德育科研更是件快乐的事。在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前进时开心,挫折时迷茫,成功时喜悦,收获了一颗颗金子般的童心。
  (一)改变了原先的教育行为
  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改变了我们原先的教育行为。在工作中科研、在科研中工作,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成了我们的一种工作方式。
  在这条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学会了如何了解班级的基础,和全体学生一起提出了适合班集体实际的教育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智慧
  我们追求教育智慧的增长,教育品质的提升,我们在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中提升了教育智慧。
  1.提高了对集体目标的驾驭能力。
  通过记录班集体建设教育笔记,我们了解了班集体建设教育的普遍规律,学会了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提出目标,开展适当的活动来实现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2.提高了对教育现象的概括能力。
  在多立场、多角度、多侧面地记录生动的教育事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对教育案例的剖析中,我们学会了解析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归纳总结,然后得出教育的普遍规律。
  (三)丰富了原有的教育理论
  在记录教育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学习、积累、领会道德教育的真谛,并对原有的一些道德教育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对班集体建设“四步循环”操作法的修正。
  通过对一篇篇教育笔记的归纳和提炼,我们发现,班集体建设的每一个教育单元过程并不一定非要按着“摸清班情”“提出目标”“开展活动”“单元评价”这四个步骤直线进行。有时,这四个部分是单独的;有时,它们是并列的;而有时,它们又是交叉进行的,里面的顺序甚至是可以颠倒的。班集体的情况千变万化,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也应当随之变化,所以,在实施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四步循环”操作法为基础,根据班情加以调整。
  2.对班集体“评价指标”数字化的再思考。
  为了描绘出班集体建设的前进曲线,我们参考了原有班集体建设理论中的有关“集体的评价指标”,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换算出具体的数据,绘制出集体前进的曲线。实验一个阶段后我们发现,评价指标过于精细,反而失去了指标本身的价值,因为德育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人,过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数字化形式,会使得生动的教育成为冷冰冰的毫无生命力的“说教”。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使班集体建设各项指标数据的得出更具有“人文性”。
  (联系地址: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21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