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坚持撰写教育叙事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作者:孔 波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领域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邱瑜)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与关注,近两年来,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述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邱瑜)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述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叙事研究属于第一种方式。
  从内容范围上看,教育叙事包括三类:学科教学类、班主任工作类、生活片段类。“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但不能写成“课堂教学实录”,必须写出自己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的教学改进策略。这一类教育叙事是教师们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类。“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即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与故事相关的反思。“生活片段类”教育叙事,是指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与教育相关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反思。
  我们认为,班主任如果坚持不懈地撰写教育叙事,把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具有反思价值的一个个故事记录下来,必将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一篇篇“故事”,看起来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珠子”,而它们一旦组成一串闪光的“珍珠链”,就能折射出自己从幼稚到成熟、从肤浅到深刻的光彩。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班主任撰写教育叙事的意义和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一、撰写教育叙事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自我反思,提升管理水平。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在处理某一问题时不够艺术,留下了一些遗憾,而以后遇到同样问题时却还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处理班级工作非常巧妙,可谓是“得意之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淡忘得无影无踪,以至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把这些故事与当时自己的感受和反思及时记录下来,使得自己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跟着感觉走。我们认为,如果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因为教育叙事不仅仅把故事叙述出来,并且融进了撰写者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班主任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工作策略;在反思中探寻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与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自我意识”,必然会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2.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育理念。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活脱脱的人。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做到全面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必定会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叙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故事,更是学生的故事,是学生的内心世界。其中的反思,不仅仅包括班主任对自己的反思,更包括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探究与认识——即使是班主任对自己的反思也离不开对学生的认识,二者是一体的。班主任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走近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是加深对学生了解的过程。因此,如果班主任坚持撰写教育叙事,那么,必能一步步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引发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3.如果能把撰写教育叙事与Blog(“博客”——即网络日记)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并能得到专家的引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Blog这一信息时代的交流平台,突破了以往仅仅依靠口头交流或以书籍报刊杂志为载体的局限,使人们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局限。作为互联网上人们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它给教育叙事的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言:“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通过几步简单操作,班主任就可以在互联网上申请一个Blog空间。然后,将自己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教育叙事上传到上面,就可以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学者的帮助引领,使自己能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1.要坚持不懈。朱永新教授曾于2002年6月26日在“教育在线”网站发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明确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江苏盐城的张向阳老师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最早投保者。张向阳老师每天笔耕不缀。此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他,仅在6个月的时间里,就在“教育在线”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并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而在开始的一个月内,他用200多个夜晚写出了近30万字的教育日记。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应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教育叙事中的故事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文学作品虽然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其中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真实。教育叙事强调故事的建构,即把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融为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主观虚构。虚构的故事也许是非常感人的,但它背离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使得教育叙事的“现场感”丧失殆尽。
  3.应探索故事中蕴涵的意义。“意义探索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在故事中穿透故事。”(岳龙)因为,“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述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岳龙)我们发现,有些班主任把教育叙事写成了“故事实录”。“故事实录”是“用钢笔录像”,这只是教育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而“故事实录”很难反映出班主任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自己教育行为的变化与重构。所以,撰写教育叙事应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恰当地将自己的反思插入相关的情节之中。可以使用“现在想起来……”“当时我觉得……”“在我看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我真后悔当时……”等方式将故事的叙述与反思的表达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反思,探索出一定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使之成为班主任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才有可能使之成为其他班主任借以反思自身的一面镜子。
  4.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话语的过度膨胀使一线教师谈科研色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是对这一不良现象的匡正。教育叙事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较强的可读性是它之所以受到一线教师欢迎的原因之一。一篇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够使读者从中看到具体的教育影像,把握住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能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感受较之抽象的理论阐述,更能够引发读者灵魂深处的颤动,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引发他们反观自我。
  (联系地址: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山东省曲阜市鼓楼南街11号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