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治班有“道”

作者:王保迎 王振文




  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不但是一部哲学书、从政书、兵法书,更是一本管理科学的书。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领导、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在《老子》中都已涉及到,其“道法自然”、“知人善任”、“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当代班级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一、“道法自然”: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为“道”。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老子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着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老子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们只可顺应它,决不可用人为力量加以干扰,这叫做“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强调人们必须循道而行,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法,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
  从现代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道法自然”仍具有现实意义。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道”就是班级存在与运行的规律;“天”就是班级的天时;“地”就是班级活动的空间、地域;“人”就是班级的师生及其和谐的关系。因此,要实现班级的生存与健康发展,不仅要解决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即“道法自然”。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万事万物变化莫测,班级管理者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好班级的发展方向,这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效能和培养人才的质量。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独具慧眼,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分析其中的奥妙与规律,也就是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创新。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必须要有战略家的眼光,能站在超脱于本班甚至同类班级之外的高度上,冷静、理智、客观地观察班级的运行之“道”,掌握当代班级运行的最基本规律。
  
  二、“知人善任”:班级管理的核心策略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说的是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一样,烹调要讲究方法,管理也要讲究方法、策略,而管理的核心是知人善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首先必须能够“知人”,即能发现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比如:任命做事果断、有主见、善于团结同学的学生做班长;任命作风正派、思想敏锐的学生当团支书:任命习惯优良、做事认真的学生当科代表等等。
  作为班级管理者,更要知人“善用”。班主任应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心中有数,在工作安排上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要尽可能地寻找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的每一分聪明才智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班主任还要做到用人民主、用人不疑。班干部要民主选举、民主工作、民主监督。最后,还要着眼于群体,互补相济,形成班集体建设的合力。
  
  三、“以柔克刚”:班级管理的有效艺术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击坚强最有力量的非它莫属,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它。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老子认为,如果管理者经常保持“柔”的心态,就会永远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有利于无为而治。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有时也不妨以‘柔“的心态来实施管理。“柔”,既是一种对学生博大深厚的爱、和谐融洽的情,又是在班级管理中以柔克刚、以曲求直、以退求进的一种心态。“柔”往往能起到“刚”所起不到的作用。趾高气扬、飞扬跋扈的班主任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而温文尔雅、和蔼谦逊的班主任往往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尤其是“以柔克刚”这一管理艺术,对于转化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往往有奇效。对于问题学生,采用急躁、强硬的手段,往往事与愿违,会把学生推到班主任的对立面。冷静地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给予学生宽厚的爱,动之以情,感动其心,晓之以理,促其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无为而治”: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道法自然”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知人善任”、“以柔克刚”是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手段,但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从老子的哲学来看,管理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更不是重表轻里、舍本求末的肤浅与随意,而是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这里的“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良性效果。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发展,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乱为、妄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们顺应规律的积极努力。“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美国开国元老杰佛逊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从这里引申,我们也可以说:管得最少的班级,才是管得最好的班级,也是管理得最有效的班级。
  纵观当前班级管理的实际,我们发现:大多数班主任比较注重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学生的绝对控制与监督,强调“计划性”、“服从性”与“统一性”。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有的班级强调“量化管理”,重形式的条文太多,弄得学生不是潜心学习、诚信做人,而是诚惶诚恐地应付那张量化表,生怕扣分。这样,把极富创造性的育人工作变成了机械的量化管理,把学生变成了机械操作、统一指令下听话的“功利人”,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呢?这种管理现状不改变,显然难以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因此,班级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发挥其潜能而减少干预,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这是老子的管理哲学给我们的启示。
  古为今用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老子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现代班级管理而言,重要的是弘扬其现代意义,活用其管理智慧,创新班级管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管理理念建立在本民族的良性文化沃土上,才能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
  (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中学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