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对学校德育过程主要矛盾的认识

作者:汪文刚




  学校德育过程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由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4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它们之间又存在各种矛盾关系。在学校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有一对主要矛盾,就是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且不断地将教师(社会或学校)所要求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对于我们完成德育任务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解决德育过程的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是学校和教师,下面笔者从教师如何去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准备工作上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教师要了解和掌握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基本规律。教师的思想工作不能盲目,要有的放矢,就必须从认识规律开始。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使学生思想“同化”的过程,即学生要对外在的品德规范影响进行分析、综合,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抵制不需要的,从而表现出各种思想和心理因素的矛盾运动。这个过程一般都表现为,当学生的原有认识和外在传输的新认识一致的时候,就会加快学生品质的转化,使“同化”过程变得积极主动;当原有的内心品质同新认识相矛盾时,就会使“同化”过程产生障碍,从而使这一矛盾运动变得剧烈一些。第二,认识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人类社会是瞬息万变的,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不能停滞不前,都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使德育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且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在思想道德水平上表现出的不稳定或者倒退,都会导致德育过程的反复性和持续性。第三,要认清解决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一般要遵循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达到学生品质全面、和谐发展,但也可有自己独到的途径和突破口。
  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规律,做好解决学生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准备。教师首先要掌握和了解当前最新的社会品德规范,以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同化”的过程中能占得信息先机;其次是教师本身应具备言传身教的道德资本,比如自身的品行、道德水平、知识结构等,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第二项准备,是教师的方法准备。解决的方法除了常用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社会实践活动等之外,还应创造一些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第三项准备,是教师应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解决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一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德育。要抓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并反复抓,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内容安排。不同的学生在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特征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对学生有个体的计划和安排,以便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解决德育过程主要矛盾的计划制订是不固定的,但也有共通的地方,计划必须体现出这样儿个核心:学生个体目前所处的德育水平和现状、学生应该达到的德育层次、学生能够达到的德育水平、完成每一计划所需的时间、考量计划及标准等。
  解决德育过程主要矛盾的内容也是因人而异,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但从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来讲,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涵盖以下方面: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民主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劳动观和科学观的教育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进行德育,都要将这些内容贯穿始终。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白沙岭百花二路16号深圳艺术学校5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