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张津平 张 弘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促使我们走出“惟分论”的误区,明确了要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并对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力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从备课、讲课到练习、作业的布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目标,提供不同选择,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1.课堂教学分层设计。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和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学习《火烧云》第三自然段时,要求全班学生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有能力的学生尝试根据构词特点的不同将这些词语分成三类,并仿造新词。这种设计能使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兴趣,发展思维。结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作业自主选择。作业不宜整齐划一,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难度不等的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提高学习兴趣。如,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三层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B.有感情地背诵全文,摘抄、评析优美语段;C.仿写一段话,要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突出一处景物的特点。
  通过分层练习,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共同提高。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学习《小红松救活了》一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组开放性的作业:(1)根据文意创作一幅书法作品:(2)将课文改编成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3)将课文改编成小品,学生可自由组合,’合演小品;(4)写一则宣传爱护树木的广告;(5)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套连环画。学生可任选自己喜欢的一项或几项完成作业。这种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消化了课上所学内容,又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创造了条件。
  3.能力考核人尽其才。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语文学科朗读能力的考查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课内语段”和“课外语段”的两种选择。“课内语段”是教材中的精彩段落,“课外语段”是从《语文实践》及课外报刊读物中为学生精选的优美段落。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均可得到A级。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能获得“小播音员”和“挑战自我”奖章,使学生人尽其才,共同提高。
  4.特长展示各显神通。全校各班每月开展一次“我能行”展示活动,并利用本班“展才华天地”展示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在特长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故事大王”“阅读之星”“小小华罗庚”“体育之星”“勤劳小蜜蜂”“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等等。期末,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张精美的评价卡,上面写有:祝贺你在本学期被评为“XX之星”,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孩子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如,有的班级建立的学生成长记录卡,从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团结互助、孝敬父母、自理自立等多个方面来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收获。每月一评,以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项品质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家长、教师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改变了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在每周一评的语文学习评价表格中,我们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课上参与”“作业情况”“动手实践”“习惯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课上参与”又分为“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作业情况”分为“能完成基础题”“能完成灵活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习惯素养”分为“带齐学习用品”“书写整洁美观”“团结协作互助”“正确评价自己”“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六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及测评内容,选择了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我们将语文能力测评分为“笔试”与“综合素养”两大部分,并采用分项考查、分级评定的办法。在“综合素养”中又设立了“朗读”“背诵”“书写”“积累”“口语交际”五大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测,并分项记录成绩。如,“口语交际”的考试在学期中就开始进行,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确定等级。在“笔试”中,每份试卷的每一种题型都有三级梯度的题目供学生任意选做,基础题做对得满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再选做加一个“#”号或两个“#”号的试题,做对的加分。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重新测试的过程就是一种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的过程。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超越,也能拥有自信。
  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将综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质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两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感悟到:评价不再是千人一面的“套印模子”,而是引导和培养个性的“催化剂”;不再是分数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前进的“泵”。多元评价为每一个学生找回自信,使每一个学生享有成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联系地址:天津市河北区育婴里小学3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