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按学生的要求去做
作者:雷自平
在此我先和各位老师交流几个例子,再谈自己的体会。
例1,开学第一天和学生见面的班会上,我简单介绍自己之后,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我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叫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自然把矛头对准我,提了很多问题。一个学生问:“你准备把我们班建成什么样的班级?”我就反问:“你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级里?大家希望建成什么样的班级,我们就一起努力把班级建成这样的班级。”接下来大家发言更踊跃了,讨论来讨论去,班级目标就出现了。我感到这样比我精心准备自己的施政方针——我要做什么,我要把班级建成什么样的班级,效果更好。目标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例2,开学不久,同学之间还没有磨合得很融洽,班集体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要做很多工作,但我不想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每一个学生写写自己的想法,“为了迅速地把我班建成优秀的班集体,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做些什么?”收上来一看,我想到的,学生都写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也想到了,对我很有启发。我把其中重要的、能立即着手做的整理出23条,贴在教室粘贴板上。我说:“这是同学们给我布置的作业,我保证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做20多件事,确实很辛苦。到第二天早读时,我虽然筋疲力尽,但23件事全完成了。这些事一做,班级精神面貌立刻不一样了。
学生写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从学生写的建议中提炼出班级口号:外树形象,内炼硬功。这两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形象要靠内功支撑。
例3,开学没多久,我发现,两位喜欢做干部的学生,一心放在工作上,学习上明显放松。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干部应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问题,经过讨论,形成共识,一致通过了班级的第一条原则(我班有很多原则):班干部学习成绩下降,将暂时停止为同学服务。理由是:你牺牲了自己为大家服务,我们于心不忍。
第一个例子,是我说学生需要我说的;第二个例子,是我做学生需要我做的;第三个例子,是学生没有需要我做,我引导学生来需要我做。
我举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不是学生需要的,如果是学生需要的,就好管了。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把学生按我们的要求做好,换成我们按学生的要求去做,做学生需要的。换句话说,就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欲望,然后满足他。
如果你要问:“学生不要求你做,你就不做了吗?”不是的,学生的需要也要靠老师引导。学生还没有产生需要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产生需要。
我的体会是:说学生需要我说的,做学生需要我做的。这样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好。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3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