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
作者:龙永钊
一、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异化为表面化的行为
健全的人格应该有规范化的日常行为,但仅有表面的规范行为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升华。一个健全的心灵虽然也有外在的行为表现,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的健康上。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分数的方式进行累计,从而取代对学生和班主任工作的整体评价,势必会将班级工作引向极端:一切以班级积分为目标,以积分的升降来决定奖惩,赢得积分成了学生和班主任心中的工作重点。于是,班主任以积分来要求学生,以求班级工作得到领导认可;学生争积分以达到评优的目的,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形象。这样,在不断量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进心智的育人行为被异化为一种功利化和表面化的行为。而且,由于片面地追求积分,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老师、学生甚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如有的班主任隐瞒问题,以遮“班丑”;有的学生推卸责任,拒绝认错;值日生包庇自己人,重罚他人。久而久之,班主任对积分热心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却冷淡了;小的表面的问题解决了,大的本质的问题却被掩盖了;班级积分上去了,师生的心灵却变得虚荣、虚伪了。
二、把科学的、复杂的育人过程异化为简单的积分刺激
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复杂的过程。育人者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更要认真体察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既要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如果把科学的、复杂的育人过程异化为简单的积分刺激,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要求的简单化和低标准化。因为,如果对学生评价仅仅局限于在校的日常生活行为与学习行为,就会使学生降低自己的人格锻造标准,只是去做与班级积分相关的事,甚至以为自己积分高了,就是做好了,就是尽责了,就可以达到评优的要求了;一旦因某方面出现较大的缺点(积分表无法反映出来的问题)不能评优,就会认为是别人整自己,而不对自身加以检讨,从根本上忽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就“只见积分不见人”,积分增则喜,积分降则忧。每天根据积分增减简单地处理班级事务,不对班级工作做深入的理性思考,不对学生做全面了解,看不到隐藏在学生日常行为后面的心理变化。有时甚至班级已经危机四伏,班主任老师仍然浑然不觉,以致小问题酿成大祸。
三、把育人的人性化原则异化为监控式的约束
从另一角度来讲,这种量化学生行为、用积分进行刺激的管理模式,也是违背育人的科学性和管理的人性化原则的。育人的科学性和管理的人性化原则,需要育人者正视学生成长中的各种行为,正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不要因学生偶然的过失而进行贬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积分榜刚好放大了这种偶然的过失。积分榜上扣掉的分数会使这种偶然的过失成为学生心灵上一个抹不去的污点,让学生背上精神上的包袱,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很多学生说,积分榜无异于“污点榜”,每时每刻都心悸于榜上有名。
在班级管理扣分条例中,常常有这样的规定:严禁在教室喧哗吵闹,不准在自习时间下位,上课不准搞小动作,在寝室不得追逐打闹等等。这些条例看起来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其实质是对学生的行为实施全程监控,班干部和值日生每天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将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记录在案,并根据条例扣该生相应的积分。这种从早到晚自始至终的监控,给很多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常常是必要的争论不敢开展,上课调适的动作不敢进行,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的天性不敢展现,否则便被视为“违纪”。这样,学生一天之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班级,成了学生最压抑的地方。班级不再是学生温馨的家园,而成为一个管制学生的场所。因此,一旦没有了老师,没有了值日生,学生就“大闹天宫”,以此来释放心中长期形成的压抑之感。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教育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因而教育者需要以高超的智慧,用心灵育人,用情感育人,不要或者慎用简单的量化措施去限制人、管束人,更不要把崇高的育人目标低俗化,智慧的育人方式简单化,温馨的育人过程冷酷化。
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真正的“大家庭”,成为学生和谐温馨的精神花园,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的使命。
(联系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中学 4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