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关注班主任的心理问题
作者:张 虹
造成班主任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社会飞速发展中的激烈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常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一些教师总感到力不从心,有受挫感。
2.教师的角色要求他们为人师表,在道德和社会层面趋于完美。特别是班主任,要直接与社会、家长打交道,很多不应该由班主任承担的压力却集中到了他们身上,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长此以往,难免产生心理问题。
3.学校的管理制度使班主任的工作量增加。学生的安全、养成教育、学习成绩、家长的要求以及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评职称、教师评聘制、末位淘汰制、技术奖金分配制度等多重压力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起来不觉得快乐,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
4.教师个体的原因。由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压力,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教师就会陷入不良情绪而不能自拔,产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以及偏执倾向等心理问题。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是整个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一个教学班的好坏,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少年儿童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心灵。因此,学校必须把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
在工作实践中,针对班主任的心理问题,我们的主要对策是: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要在这个小的范围之内,创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发展的环境。管理者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并认识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师也是学校的主人。管理者要为教师的成长服务,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尽量给教师减压。比如,针对班主任工作量过大的问题,我校推行“双班主任”制,每个班主任配备一个教师做“护导员”,承担一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又如,我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了上下沟通的长效机制,注意倾听教师的呼声,征求教师的意见。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大会,由中层领导述职,民主评议。平时则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保证了教师的民主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感到在学校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怀。
2.搭建班主任成长的平台,帮助每个教师成功。学校成立了“班主任研究会”“案例写作组”“读书会”“青年教师沙龙”“学科智囊团”等多种学术团体,鼓励教师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充分认识了自我,产生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为了缓解教师的压力,学校每个月都搞一次全员活动。从“回到童年游戏活动”到“我运动,我快乐”运动会,从踢毽子比赛到新年晚会,教师们在快乐的笑声中密切了感情,增加了对学校的热爱。学校每年还组织春秋游,暑假组织集体旅游,让教师到大自然当中放松身心。教师也自发地成立了篮球俱乐部等群众性的业余团体,经常开展活动。
4.以人为本,改进学校的管理。我们对学校制度中的一些消极、刻板、不利于教师成长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提出管理者要学会“理解”“等待”,不能一味地拔高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制订《教师绩效考核》时,就经过了几个月的反复讨论,不断征求教师的意见,最后才定稿。
5.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班主任正确认识自我。班主任的工作要接受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以至整个社会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评价和监督,这些都会对班主任构成很大的压力。为此,学校一方面引导教师正确地对待这些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们的口号是“为自己喝彩”。学校专门请了职业心理健康咨询师给教师做心理辅导。学校还经常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开座谈会,了解反应,以便不断调整管理策略。
6.关心班主任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调高了班主任的待遇,还经常给班主任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带领班主任到先进学校学习访问。班主任生病,学校领导必到病床前慰问;班主任生日,学校发贺卡祝贺。
导致班主任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也应有综合措施。我们力图创设一个适合班主任身心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在学校里愉快地工作。
(联系地址:无锡市育红小学 21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