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小学生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初探
作者:袁 刚
外向性的孩子,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他人的压制产生不满、愤怒等情绪时容易出现打骂、斗殴等行为。由于这种外向攻击性行为破坏性明显,影响大,因此很容易引起重视。而内向性的孩子在受到严重挫折时,因焦虑、恐惧而易引起逃避、畏缩和自暴自弃等行为。由于这些行为对集体干扰不明显,对他人基本无影响,不易引起重视,甚至被误认为是守纪律。
正因为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不易引起重视,我们教育工作者才更应该关注、关心具有这种问题行为的学生,因为它会影响到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的特征
通过在实践中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我逐渐了解到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对己不对人
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一般只对问题学生本人产生作用,对他人和集体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由内向性行为的性质决定的。这类学生性格温顺、沉默寡言、孤僻离群、不与他人交流自己内心的感受,因而他们极少侵犯别人,对外来影响也逆来顺受。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本人心理的不健康或智能的滞后发展。
(二)具有隐匿性
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以消极、服从、依赖成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对集体和纪律的干扰不明显,因此具有极强的隐匿性。这种隐匿性增强了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学生自身的危害程度。
(三)具有持续性
内向型问题行为是学生内心一种深刻体验的结果。它长期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智能发展。学生一旦形成这种内向退缩型行为,他们就会长期被自卑、焦虑的心理阴影所笼罩,并可能影响其一生。
(四)危害大
在强调以人为本、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今天,这种行为的危害显得尤为突出。它妨碍人的个性发展,影响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更因为这种行为有对己不对人、隐匿性、持续性的特征,使得它对学生的危害性更大,而且往往是学生今后不适应环境的预兆。
二、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的危害
(一)自暴自弃、悲观消极
这种孩子一般极少有笑容,做事不主动,给人以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没有上进心的印象。由于缺乏肯定和表扬,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看法十分灰暗,对未来的期望值不高;由于受失败和挫折的困扰,他们的自卑心很严重,个别的愤世嫉俗甚至走向自杀。
(二)敏感逃避、胆怯焦虑
内向退缩型行为儿童的气质多属于抑郁质,性格又十分内向,所以他们很敏感。由于这种问题行为往往是学生受挫折引起的,这就使其害怕再次受挫,进而产生对事物的逃避心理,害怕面对生活和学习等。结果就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迅速滑坡。
(三)不易适应环境
因为内向退缩型学生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使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产生逃避、畏缩的行为。特别是这类孩子的自卑感使其总觉得低人一等,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学生常常难于适应新的环境。
(四)抗挫折能力差
学生一旦形成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挫折对其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受挫时,他们的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就会更加严重。抗挫能力差,使这类学生社会化程度低,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所以教育实践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总之,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危害是巨大而持久的,教育工作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是任重道远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从关心学生的一生一世出发,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走向成功。
三、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的成因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
以下的家庭或家长的教育行为容易使孩子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儿童。
1.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接受到不良影响,因而限制子女的交往活动,导致孩子交往能力差,不合群。
2.家长对孩子过度庇护,使孩子沉默寡言、抗挫能力低,逐渐地就发展为内心退缩型。
3.在自然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学生因缺乏父爱或母爱,学习、生活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和保证,产生自卑、消极悲观心理,从而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儿童。
4.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前苏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的典型特点是:对同志、领导不信任,不愿多接触,关系紧张。无论什么情况下总是袒护孩子,鼓励孩子以怀疑、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们。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多属于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儿童。
5.家长对孩子过分严格、粗暴和专制是使孩子成为内向退缩型问题儿童的重要原因。打骂、压服使孩子对大人疏远、不满,会使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胆怯、紧张而逃避。
6.家庭中的歧视虐待也会使孩子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儿童。或因是女,或因生理上有缺陷,或因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缺乏感情,或因后父、后母等,都可能使孩子感到没人爱,从而孤僻、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二)社会的不良影响
1.失败的社会实践使儿童内向退缩。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儿童在初人社会时,上当受骗,遭受挫折。由于思维的定势使他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而成为内向退缩型问题儿童。
2.社会或周围人的歧视使孩子内向退缩。一些生理上有缺陷或家庭不幸(父母离异、劳改等)的孩子,在社会上不仅没有得到一定的同情和照顾,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冷言冷语、挖苦讽刺。结果,这些孩子自然变得不相信社会,从而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儿童。
(三)学校教育的不当
学校生活与教育中一些不良因素是产生问题行为的直接原因。
1.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实际,往往使学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从而遭遇到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败。
2.教师性情暴躁,对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耐心、不公正,学生的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其深刻的情绪体验往往在内心沉积,逐渐就变得内向、沉默寡言,成为内向退缩型问题学生。
3.教师教育中的命令式、强制性、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或变相体罚等教育方式使学生害怕老师,疏远老师,使学生感到彷徨、紧张、焦虑,因而易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问题学生。
(四)儿童的内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