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为过早凋谢的花朵而掩泣

作者:谢春风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是漫漫黑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短暂,也要闪亮,也要追求辉煌。
  但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些人甘愿结束自己鲜活的生命,提前回归到漫漫无期的黑夜里。这要分为牺牲和自杀两种情形。我们要向那些舍生取义、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牺牲的人表示敬意,这些人皆称为烈士。但自杀却是另外的情境,生者面对自杀者的心境往往是一种痛惜和悲凉。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指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自杀在青少年中出现是人类巨大的悲剧。资料显示,从15岁左右开始,自杀率迅速上升,已成为世界上对生命威胁最大的问题之一。美国10--2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是第二大死亡原因(意外事故为第一大原因);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从1950年以来增加了3倍;85%的青少年想过自杀,其中50%的人制定过自杀计划。日本15—24岁女子的自杀率更高,于美国。我国1999年首届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会议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身亡,其中15—34岁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2005年4至6月的三个月内,北大接连发生三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2005年7月10日早上,宁夏自治区13岁女孩秀秀(化名),以“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父亲)节约10万元”为由,选择了不归路。北大学生跳楼事件和宁夏13岁女孩那令人震撼的遗书,使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无不掩泣。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切实规避青少年自杀的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深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困扰,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沉重,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真正的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在许多学校还处在萌芽阶段。应试教育的阴影、升学的压力、教材难度的增加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分化问题日趋严重,问题学生数量不断攀升。据笔者调查,中国儿童与美国、加拿大儿童相比较,中国儿童的学习负担明显偏重;在学习自信心、阅读能力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加拿大和美国被调查儿童明显优于中国儿童。三国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分别为:中国33%,加拿大49%,美国57%。三国学生“经常从图书馆借阅图书”情况: 中国34%,加拿大75%,美国96%。学习氛围方面,加拿大和美国学生的学习环境明显比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宽松,中国被调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明显重于美国、加拿大学生。美国、加拿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得到教师表扬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中国学生,其中美国儿童的百分比最高,达70%;加拿大儿童.的百分比为43%;中国儿童的百分比最低,为29%。
  沉重的课业负担会扼杀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加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波动,诱发学习困难生的出现。针对这种现状,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生命教育应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应及早开展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儿童正确认识生命的来源、意义和价值。人的生命是自己的,但又不完全属于自己。应引导儿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无数人劳动心血的结晶,健康而有意义地活着,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无意义的死是容易的,但有价值的活着却是很难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许多自杀者在选择死亡时,想到了人民的利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生命教育应教育青少年学会承担自己生命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就大学生频繁跳楼事件说:“选择自杀就是不负责任。”笔者认为,夏学銮教授这句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导致自杀事件的原因固然复杂,但选择自杀无疑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是对父母亲友的伤害和不负责任。大学生的自杀行为是对自身社会责任的逃避。家庭和学校也应该深刻反思:是健康的心态和人格重要呢,还是考试的分数重要?应试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泯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命教育应培养青少年学会战胜内心怯弱和对逆境恐惧的能力。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政策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这就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使青少年产生的天然弱点:孤僻、自私、固执、脆弱。面对逆境和生活中的挑战,独生子女往往缺乏愈挫愈坚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我们必须针对这一现实开展有效的教育。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在人年轻的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的“紧要处”,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挺起胸膛。
  生命教育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帮助青少年树立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一个在中国小学讲授英语课的美国教师在向笔者谈及自己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时说:“我发现中国的儿童在学校里很少感到快乐,他们缺少孩童应有的灿烂笑容,我觉得这很奇怪。”外国教师的话令人深思。学校教育不以儿童的快乐感受为标尺,只以儿童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儿童怎么会有笑容呢?宁夏13岁女孩秀秀以“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父亲)节约10万元”为由自杀,难道不是对错误教育模式的批判吗?看来,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必须从改变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做起。
  生命教育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干预。调查发现,心理障碍是许多自杀者的内部心理动因。英美学者认为,约有90%的自杀者在其生活历程中曾有过可诊断的精神疾病。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10—90倍。自杀者中精神障碍的比率约为74%—100%,其中患有精神病的占13%—52%。导致自杀的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最多。大学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国内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者中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者为39.27%。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并支持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深入高校,为敏感人群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实效性上狠下功夫。
  愿每一朵生命之花都绽放得精彩!
  (联系地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101)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