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一堂“生成”班会的启示

作者:袁慎彬 张 燕




  一、“生成”叙事
  
  下午第二节是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我看着他们,不禁陷入了深思:怎么样帮这个刚接手的班级走上“正轨”呢?才开学几天,班上就发生了几起纷争,得找时机开个班会来“拨乱反正”。正想着,忽然,教室中央“哗”的一声炸开了“锅”。原来,一个叫刘静的女同学突然呕吐了。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同学们纷纷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桌椅的挪动声不绝于耳。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我静静地站在原地——我想让同学们好好地体验一下这个真实的情景。教室里很快静了下来,同学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我,几个捂着鼻子的同学下意识地把手放了下来,低下头,还不时地瞟瞟我。刘静一个人怔怔地站在远离人群的教室中央,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终于,有两个女同学碰了碰肘,默默地走到刘静身旁,带她到医务室去了,其他同学纷纷坐了下来。“出事地点”周围的几位同学仍愣在旁边,显得很为难的样子。我默默地走到墙角拿起了扫帚。等我倒完垃圾回到教室时,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个洗去了身上污秽物的同学也回到了座位上。我看看表,郑重地宣布:今天的练习课到此结束,在剩下的时间里,每四人一组,通过讨论提出一个班会主题。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借机走出教室。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讨论了。等我再回到教室时,班长和副班长已经站到了讲台前,同学们主动开始了讨论。我示意他们继续,自己在后边坐了下来。主题很快确定下来了:新学期我们班最需要的是团结和友爱。自然,上节课发生的事情成为最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言,被弄脏了衣服的同学自我检讨说:“我不应该责备刘静,其实我知道她那个时候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去年有一次,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一个受伤的手指突然流血了,血迹不小心弄在了一位阿姨的衬衫上。但她只是笑了笑,还递给我纸巾……”接着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经历和心情。这时,刘静从医务室回来了。
  后来,讨论的议题进一步扩大,几个前几天起纷争的同学纷纷自我检讨,表示要改掉以前的个人中心主义,多向他人伸出友爱之手,融人集体的大家庭。从同学们严肃的表情、感人的话语中,我感到他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震动,每个人都在思考该怎样关爱他人。
  
  二、启示
  
  1.真正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班会主题是“生成”的所谓“生成”,简单地说就是“即兴”产生,即由特定的情景自然产生课程资源、过程乃至目标的过程。生成不排除预先设定,但反对过于机械的预设和“照章执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班会也是一门课程,是由班集体和老师根据本班的特点共同开发的一种“班本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班集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课程而言,班会课的主题更需要“生成”。因为班会课主要是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使之在“心动”之余产生“行动”。而“心动”必先“情动”,“生情”的前提又是“触景”。只有让学生触到了真实的情景,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才会用心去审视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实情景中生成的主题班会可能要比事先组织的班会效果好。事先组织的班会虽然能显示班主任的“经验”,但是班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班集体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在开学之初就预测到一个班在什么时候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另外,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很多的教育契机是稍纵即逝的,即使过后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失去了感人至深的力量,这就像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时,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但在看完电影后讨论时,学生却很少流泪一样。
  2.班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生成”
  长期以来,我们所开展的总是一种严格预设型的班会,主题、活动形式都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也总是以班主任的“说教”为主,至多就是让几个班干部上台点缀一下。这种灌输式的班会很少能让学生由“情动”而“心动”。相反,如果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讨论“生成”班会的主题,在自然进行的过程中“生成”班会的程序,那么班会的整个流程就会像小河的流水一般,不需刻意组织和维系,只需恰到好处地引导和疏通,便在自然流动的过程中获得育人效果。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在他们自己组织的班会中,他们不再是看客,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参与者。这时,所有的活动就不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他们个体需求的自然体现,他们的言语、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班会才充满生命活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言,“生成”不仅是资源生成,而且也是过程生成。
  3.在班会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留白”
  如果说班会是一幅画,那么只有善于“留白”的班主任,才善于创造美。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成为班会课的“钦差大臣”,学生则是俯首帖耳的“臣民”,班会的主题就是由教师向学生颁布“圣旨”,教师的话是金科玉律。事实上,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性的、能动的主体,只要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因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成为代替他们“表演”的“演员”,而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只有把班会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创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班会课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教师要善于捕捉、判断和重建信息
  班会主题的生成往往是偶然的,班会的过程也不是预定的,它会随着师生、生生间的不断交流、沟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及新的教育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建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教育洞察力,才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教育契机;另一方面,在动态生成的班会课上,教师只有对班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才能保证班会在生动活泼、井然有序的气氛下持续下去。因为班会中生成的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犹如零星洒落在沙滩上的贝壳,只有当教师精心地把它们串联起来时,它们才会释放出最动人的光辉。
  总之,班会并不是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行政特区”,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沟通和对话的平台。班会只有重视“生成”,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重视“生成”,才能对人的精神生命产生深刻的影响。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毛齐明转 430079)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