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

作者:孙树元




  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与搭档朱时茂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可谓家喻户晓。生活中我们也曾有这样的体会: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觉得很好吃;但随着吃包子数目的增加,我们所能获得的满足感却在降低,直到吃饱了、撑得不想吃了,甚至于一辈子不想再吃这种东西。
  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它是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随着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随着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长速度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会减少。
  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完全类似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工作投入的增大,效果也随着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便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会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这就是教育上的“边际效应”,它给我们一点启示: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强度。
  任何一个教育活动,初始阶段教育对象接受相关信息的效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最后达到一个饱和点。超过这个点,教育对象将产生抵触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善抓时机,提高教育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比如对于学生中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则要等一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以后再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时间,毕竟学生是有自尊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再与他们去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也为时不晚。
  (联系地址: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311404)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