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班主任》悠悠伴我行
作者:赵天安
《班主任》自诞生那天起,便与我“有缘千里来相会”。说“有缘”也真巧。那年我去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一个教育工作会议,偶然看到一位领导手里拿着几本《班主任》创刊号,这时,我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高兴极了,冒昧地向那位领导借了一本,便翻开读了起来,真是一见钟情。随后我就订阅了《班主任》,至今一直伴随我身边。
《班主任》是一本求真务实、贴近教育实际的杂志,是一本高雅的期刊,是一本无声的金玉良言之书。每每捧起它,翻开它,读着它,烦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无声地与文字对话。
几十年来读过不少书,看书柜里书的多少与变化,反映一个人真实的阅读旅程,是一个人学识与修养变化的历史佐证。每个人都有一条读书的轨迹,年轻时,为升学而读书;长大后,为工作而读书;步入老年后,为享受而读书,书是读不完的。然而,做班主任有一本书是需要永远读的,那就是《班主任》。我自读了《班主任》后,让我懂得了,书,是永远教不完的,教书的目的是为了教人做人;让我悟出了教育学生一年,要为学生一辈子考虑,为祖国一百年考虑,要尽一个班主任的责任。读了《班主任》,还使我懂得了,世上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回音的,尤其是做人的教育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需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
《班主任》融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创新于一炉,坚持把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把教好落实于学好,把教书落实于育人,把理论落实于实践,把技艺落实于行动;贴近生活,密切结合教育实际,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与教师同心、与班主任携手,适合班主任口是班主任的良师益友。我自跨出大学校门走进中学校门,一直担任高中部班主任工作。1989年9月以来,我为班级每个小组订阅一份《班主任》,让每位学生轮流当副班主任,让学生了解当班主任的辛苦,体验班主任工作实际,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以学生学号为序,每周让3位学生(周1—2、周3,4、周5)执行班主任工作,全权处理每天班内的一切日常事务。我这个班主任基本上“袖手旁观”,难怪同事戏说:“这个班级是没有班主任的班”。学生当班主任,既可培养工作能力,又可培养社会责任感。如我任班主任的第9届高中班有61位学生,每位学生都有当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大家相互出主意,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搞好班级工作,在高一年级时被评为“上海市区级先进团支部”,高二年级时被评为“上海市级先进班集体”,高三年级毕业时100%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生占86.88%,有两位学生还被上级党委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我与我班学生从《班主任》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管理经验。《班主任》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语,都是作者汗水的结晶、心血的流淌、心灵的表达,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拿来可用,一用就灵。
《班主任》在林林总总的教育期刊中坚守着:凝聚天下班主任,探索教育新路径,服务天下教育者。20年的《班主任》,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魅力20年的《班主任》,是千万班主任的幸事。当然,在20年期间,开始是我单相思地喜欢着她,因此,在1991年之前她不认识我的文字。其实,不是《班主任》不喜欢我,而是我没有真正走进《班主任》,没有完全理解《班主任》。慢慢走过班主任之路,《班主任》中许多管理班级的办法、教育学生的艺术,为我竖起了育人航道上的“路标”,让我结识了天下的同行朋友,又为我提供了多次留下小名的机会。《班主任》无愧是园丁们“心灵的窗口,知识的天地”;无愧是班主任“教育的良师,科研的园地”;无愧是教育主管部门“宣传的喉舌、指挥的渠道”。
《班主任》,我真诚地希望你一如既往地与时俱进,与班主任携手,让天下更多的班主任喜欢你、亲近你。拥抱你,最后我不得不说出人们最难说出口的三个字:“我爱你!”
(联系地址:上海市南汇区周浦镇公元新村11楼403室 201318)
[责任编辑:赵敏霞]
编后语:人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不错,我们的确是在为别人的文章“梳妆打扮”,但在这日复一日的辛苦中自有一份快乐、一份感动。当看到一篇好稿时,我会快乐;当听到读者心声时,我会感动。李国军老师的《写在您二十岁的生日里》(见2006年第1期)让我感动,赵天安老师的这篇文章再次让我感动。他们那诗一般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班主任》杂志的厚爱,让我在感动之中更多一份反思:怎样把更好的文章奉献给读者?怎样让广大班主任更喜欢我们的杂志?怎样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我们的《班主任》?我在反思,也在倾听。希望听到读者和作者朋友的批评和建议,也希望你们把《班主任》刊登的好文章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让我们通过互动交流.共同把《班主任》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