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小议批评与责罚

作者:王夫明




  教育需要激励和赞赏,也需要适当的批评和责罚。有人说,没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在倡导激励和赏识教育的今天,如何对学生实施批评和责罚,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真正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批评和责罚是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是非观和获得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所以,批评和责罚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建立在真诚、宽容、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应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关爱、一种真诚的帮助,要远离羞辱、体罚、冷嘲热讽。笔者认为,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基础上的批评与责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批评与责罚要有暖色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是否一定要逆耳呢?一位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上课前,他发现班里有几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到隔壁班借书。原来, 学生为了省事,上学竟连书都不带,需要时就向别人借。那位老师当时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严厉批评,也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在课后微笑着对借书的学生说:“老师猜想,你们之所以不带书,是想尝试一下光靠听讲能否把书上的内容记住,是不是?那好吧,把你们上课听到的说给老师听听, 怎么样?”几个学生脸红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这种委婉的批评,仿佛带有一股融融的暖意,既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又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情感的滋润。看来,不用疾言厉色、冷嘲热讽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批评可以换个角度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接受你的批评,你就要与学生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学生看来你是为他好。这样,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学生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就愿意接受批评。一位老师曾向我倾诉,班里一个“问题学生”让他伤透了脑筋,虽经多次批评教育,这个学生依然如故,发动全班同学给他提意见、找缺点,帮助他改进,他更是“破罐子破摔”。这位老师问我:“王老师,我该怎么办?”我说:“你可不可以换个角度,让全班同学给他找找优点。”后来这位老师让全班同学给他找优点,居然找出了很多,这个学生很感动,信心大增,在老师的不断帮助和鼓励下,有了很大转变。看来,教育也要选择角度,角度选对了就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三、责罚可变成自我教育
  
  责罚绝不是体罚,更不是人格的侮辱。批评和责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如果能在自我教育中认识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就达到了责罚的目的。一位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他发现班里的几个学生多次在校内偷偷地抽烟,对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是罚款,还是让学生写检讨、上报学校?或者干脆让家长来领他们回家反省?他拿不定主意,请我帮他拿个主意。我说,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抽烟,多是出于好奇,不必大惊小怪。你能否让学生在认识到抽烟害处的同时, 受到自我教育,并让学生心存感激?请他认真思考一下。于是,他把几个心里惴惴不安的学生叫到一起,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的时间,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抽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板在校园内展览,任务完成得好,就免于对你们的处罚。”几周后,这位老师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真为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抽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的措施,引来了不少学生和教师观看。他们几个也再没有抽烟!” 我说:“你还处罚他们吗?”他笑着说:“这不就是最好的处罚吗?”是啊,这种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创意处罚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四、批评和责罚的方式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于用一些冰冷的律条评判学生的所作所为,却并不对学生的内心进行深层的审视,不愿去解读那一颗颗纯真稚嫩、五彩斑斓的心灵。因而,常常对学生的被错误掩盖的天真和慧根做出曲解和扼杀,使学生心灵里那份美好的愿望渐渐泯灭。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应该受到指责的,可这种行为往往是被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驱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一个学生杀了校长的爱犬, 目的只是想看看动物的内脏结构。校长的责罚是让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接受责罚的孩子名叫麦克劳德,长大后成为一名解剖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可以说,校长的责罚是巧妙的,保护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这就是艺术的批评和责罚所带来的结果,这种责罚的艺术正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掌握的。
  
  五、批评不应拒绝幽默
  
  风趣幽默,有时胜过空洞的说教,胜过简单粗暴的训斥,它既不伤人自尊,又能使人辨明是非。我们来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运用幽默的力量批评打瞌睡的学生的。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我看,有的同学的觉可能有一半是在教室里睡的。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幽默的语言说得想打瞌睡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同学的精神也为之一振。这幽默的批评不也达到教师的目的了吗?
  批评和责罚是一把双刃剑,掌握起来是有难度的。拒绝批评和责罚是对教育的一种误导。建立在尊重、关爱、信任、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更加人性化、艺术化的批评和责罚,应是我们思索和追求的目标,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呼唤!这种批评和责罚只要运用得当,必能绽放出美丽的教育之花!
  (联系地址:河南省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476600)
  [责任编辑:赵敏霞]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