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教育,怎能轻易言败
作者:刘祥佳
我对《教育,应敢于言败》一文的观点真的不敢苟同。
第一,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所有以人为实验对象的事业,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海尔集团有句经典名言:100%=1;99%=0。对于生产的产品必须做到100%的合格,即使有1%的小零件不合格,这一产品都是废品,等于零。对企业的产品都如此要求严格,何况教育的“产品”——人呢?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运兴衰。教育出了一个“次品”或“废品”,国家、社会、家庭就多了一个包袱。尽管这些“次品”或“废品”的形成是由于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但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名班主任,有义务、有责任把他们教好,教到最好。 《教育,应敢于言败》一文中列举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一专心致志”而另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着搭弓射箭,“虽与之学,弗若之也!”但这怎能不怪弈秋?倘若不知该生学业不精的原因倒不怪他,若弈秋看出了学生心思,又不找学生谈话,不帮学生改正这一不专心的坏习惯,学生的失败如何不是教师的过错!
如果教师随便说“我教育失败了”,“这是我教育的失败”,就等于是原谅自己的过错,原谅自己的失败,为自己教育的失败找借口,寻求心理平衡,甚至推卸责任;如果教师以此为遗憾而自责或忏悔,以求获得别人的原谅,还可以理解。但理解与原谅都于事无补,因为没有人能挽回和解除给孩子、家长带来的损失和痛苦。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不能轻言失败,言败就等于放弃;不言败等于给自己、给学生还留有一份自信,也就是对学生的教育会充满希望,进而就会为学生付出更多更多。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智力优势的个体,教育不应轻言失败。因为真正的白痴或天生弱智的学生极少,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找到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学生都会成为有用之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俞慧耕校长,将一个高度脑瘫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并且上了大学;还有赏识教育理论专家周弘培养先天耳聋的女儿上大学直至出国留学的故事;还有“舟舟的故事”……都说明在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环境和内容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洋思中学把这句话奉为校训,而且做到了,因此闻名全国。所以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应该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的标准;应该成为鞭策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动力;应该是提醒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不要轻易言败的一句警语。
第三,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良心的职业”,教育不能轻易言败,否则良心就会不安。“教育的成功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育好孩子不仅是社会、家庭的需要,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良心的慰藉。一般的报纸杂志多是报道教育成功的事例,这并不说明教育没有失败的例子,相反,是有很多。为何身在第一线的教育者不愿把它捅出来?其一,教师有点不忍和不敢,同时良心在自责,更怕社会的舆论谴责;其二,报纸杂志多作正面宣传,有利于教师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育成功经验,使教育趋向成功。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倘若真能抛开功名利禄而对学生尽心尽力,真诚地对待学生,真心地呵护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做到无怨无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教育也就无所谓失败。
(联系地址: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荷花中心学校 410300)
[责任编辑:苏学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