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作者:佚名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尤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影响为大,亦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前10年为运动兴起阶段。其特点是出现一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一批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M·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杜威父女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自20世纪20年代始,各种进步学校大量建立。进步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进步教育协会会员最多达万余人,影响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降低了知识质量而屡遭非议,并急剧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协会会刊《进步教育》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进步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对美国当代教育仍具有影响。
  摘自《教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