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研究网络语言,把握德育脉搏

作者:罗颂华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网络语言在青年学生中非常流行。研究网络语言也许对我们的教育会有所裨益。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和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网络语言大致可以归纳成七类:1.使用英文、英文的简写及英文的汉译谐音,如GF——女朋友,源于英文Girl Friend,BF——男朋友,源于英文Boy Friend;2.拼音及拼音的简写,如TNND——他奶奶的,PP-MM——婆婆妈妈,哕哕嗦嗦;3.使用数字,如7456——气死我了,520——我爱你;4.符号化,如“:—)”表示平淡无味的笑, “·—”’表示眯着眼睛笑;5.同音异义字、网络通假字,如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幽香——邮箱;6.各地区不同的方言,如“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翻译后可知,它的意思是“我喜欢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7.特有的代称,如肉食性恐龙——泼妇,潜水——光看不说。
  上述七类网络语言,产生出了传统口语和书面语中所没有的表达方式和修辞形式,网络语言交际也逐渐分化出网络口语、网络书面语等带有键盘语言特征和多媒体特征的语体形式。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约。网络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人们利用网络交际时,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减少对话的延迟时间,许多网民便使用了简化的网络语言,体现在数字谐音、缩略语、字母的使用等方面。
  2.随意。网络交际语言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宽容度,对于某些日常交际中不常用的说法给予较大的宽容,而不视为不礼貌用语,如“你真没良心啊”,“你再发这些垃圾,我就杀了你”。
  3.独创。网络语言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4.粗俗或庸俗。网络环境虚拟性的特点使得网络语言粗俗甚至庸俗,一些粗话、脏话登堂入网,一些攻击性的话语尖锐刻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二、网络语言折射出的心态
  
  网络语言其实是网络青年的心态反映。透过网络语言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下青年学生的心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自由、宽容、无厘头——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外化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新鲜的、时尚的、多变的,与传统相异的养分与刺激,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广阔天地。在网上他们的表现欲、想像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们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花样翻新、追求另类,于是异彩纷呈的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从网络语言创造的随意性、创造性和鲜明的个性等诸多特色中,我们看到一些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传统规则的诸多不满,在现实社会所承受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之巨大。然而,他们又无从通过一己之力去扭转传统规则,于是便将青春的躁动不安投射到网络中。在网络中施展自己的语言才华,竭尽所能地创造出适合于表现他们所思所想的各种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创造是自由的、宽容的,甚至是无厘头的。网络语言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正说明当今青年学生对诸多社会现象所表现出的态度。他们接受文化的多元化,承认人的认识的差异性,肯定文化的碎片性,认同人所处社会地位的边缘性,而这些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随着西方及港台文化的大量涌入,表现为对传统、权威、精英的戏谑化的反叛的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潮在我国悄然流行,人们更多地追求“简约”“自由”“宽容”。透过网络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这种心态正在呈蔓延之势。
  
  (二)玩世不恭与愤世嫉俗并存——信仰的缺失
  网络语言无章可寻,它改变着传统的语法规则,或者说故意背离传统的语法规则。在网上,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人甚至大放厥词。所以有人这么评价网络:网上是用假名说真话,现实中是用真名说假话。网络语言的大胆创造、恣意妄为其实是一代青年人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心态的外化,这也表明他们信仰的缺失。正如一位网络写手所写:“我们相逢在网络,相逢在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相逢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没魂没魄,我们在网络里乱撞撒野,抒发着小资的心情。我们大部分都有着沉重的惰性,我们满足现状,进行着所谓的爱情,寻觅所谓的幸福。在版里,我看到一个清醒的自己,感觉到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版里的帖子是这个时代大学生心理的缩影,是这个时代信仰缺失的见证。”青少年学生之所以玩世不恭,是因为他们对太多的社会现实无法理解,也无从解释,只能在网络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麻醉心灵,或者说是寻求一处栖息之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他们的逃离和宣泄成为可能、
  
  (三)简约、形象——实用主义倾向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充分利用了键盘符号,创造㈩一套目前在网上共用的表情符号。如前面谈到的“:)”表示“微笑”,“:(”表示“皱眉”(不悦),“:O”表示“窘迫”(烦恼)等。表情符号的应用增添了网上交流的情境意味,强化了语言符号的传递效果,方便而快捷。而像“爬虫”“大虾”“菜鸟”一类网语,则使语言新鲜、活泼、幽默,形象性很强。
  网络语言的这些外在特点,从文化心态上分析就是青年学生实用主义哲学的外化。实用主义这种一度被国人鄙视的哲学如今成为诸多当代年轻人的新宠。因此,在网络上他们也使用了最经济快捷的表达方式。
  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方式也形成了一种有实有虚、有静有动、交互、立体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语言上,就是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在网络的海洋里,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限制你选择的自由。这也是实用主义的另一层意义。
  
  三、正视网络语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创造网络语言中表现出的创新性特点,让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在使用和创造网络语言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如果不及时地将其引导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就会在网络中肆意蔓延,会从对网络语言的创造变为对网络的沉溺。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创新性不应压制,而应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进行疏导。比如可以在校报上开辟一个网络论坛的版面,请学生定期收集各类网络语言和网络事件,并对此展开讨论。在活动中,学生会通过参与讨论意识到哪些网络语言是健康的,哪些是糟粕。
  
  (二)鼓励学生将创造网络语言时表现出来的主体性运用到校园青春文化建设中
  网络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它带来的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必然会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更进一步说.网络语言所造就的大胆说真话的语言氛围也会使得“实话实说”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同时,青年学生追求时尚的、自主的、开放性的文化模式,校园文化就必须提供这样一个自主的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觉得校园是更适合他们的文化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广开言路的方法,比如,开通校园BBS,使他们有机会对校园建设建言献策,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地址: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 430023)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