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花盆打碎以后

作者:吕群芳




  一些老师常常会在教室里放一盆或几盆花以美化教室,增添情趣。给孩子们一个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机会。但孩子们活泼好动.经常会发生打碎花盆的事情。那么花盆被打碎后,老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对比记录。
  
  镜头一
  
  教师A在办公室里看书。忽然,门被推开,一个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老师,窗台上的花盆被他们打碎了!”
  教师A匆匆走进教室,花盆果然碎了。泥土撒了一地。杜鹃花可怜巴巴地躺在一旁,几个男孩子红着脸,低着头。站在那儿。教师大声问道:“是谁把花盆打碎的?”没有人回答。教室里静悄悄的。
  “难道是花盆自己从窗台上跳下来的?”“不是!”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么到底是谁呢?”
  “是他……是他把花盆撞下来的!”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终于有人说话了。
  被指认的那个男孩子惊慌失措地为自己辩护:“是他先撞了我一下,我才碰到花盆的……我不是有意的。”
  “我根本没有碰到你!”
  “有的!”
  “没有!”……
  这下子.教师A真生气了,大声说:“好了,别说了,你们俩都有错,你赶快把泥土
  扫干净.把碎片
  扔掉!还有你,
  去办公室拿一个
  旧脸盆.把花栽
  进去。”
  镜头二
  教师B刚在黑板上写完最后一道题目,就听到走廊里“轰隆”一声,他来到走廊,几个孩子看见老师.连忙喊道:“老师,就是他.是他打碎了花盆!…‘不是我……”孩子们争吵不休。
  教师B俯身看着地板上的仙人掌。说:“孩子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抢救我们的仙人掌,你们看,它多可怜啊!” 孩子们立刻把地板上的花盆碎片和泥土收拾干净。
  “谁赶快去把我们的小水桶拿来,我们先把仙人掌种在水桶里,明天再换一个花盆。”
  教师B和学生一起把仙人掌种到水桶里。
  “来,孩子们,你们看,这个被折断的仙人掌正淌着液汁。这白色的液体就是它‘血’。”
  “老师,仙人掌被折断,一定会觉得很痛。” “是呀。你们想想看,如果它会说话的话,它将要说些什么?”
  “它会说:你们不可怜我吗?”
  “它还会说:干吗把我从窗台上摔下来?以后要小心些!”
  “它还会生气地说:我再也不给你们治病了!”
  “不。它不会说这样的话,它是善良的植物。”
  “它会说:明天请你们带一个花盆来.把我栽进花盆里,好好照顾我。让我早日恢复健康。”
  “我带一个花盆来!”
  “我也带一个来!”
  两位教师的心灵交流
  (教师A是本文作者,教师B是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先生.以下是模拟的两位教师跨越时空的心灵对白。)
  教师A:阿莫纳什维利先生,孩子们都不肯承认自己打碎了花盆,都在推卸责任,您难道一点儿也不生气吗?
  教师B:难道弄清这是谁干的就那么重要吗?而且,我十分相信,在很多场合,孩子们确实不知道自己是“肇事者”。我反对成人们通常的做法:声色俱厉地责问儿童.随后就偏听偏信,给犯有过失的儿童做道德说教,最后处罚他。
  教师A: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教师B:我认为怪罪一个并不觉得自己有过错的儿童并不能使他从过错中解脱出来,反而会引起他对不信任他的大人和同学的敌意。因此.最好不去追究犯有过错的儿童.而是当着他的面,并在他的参加下恢复秩序,认清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从中吸取教训。
  教师A:不追究犯有过错的儿童.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在鼓励他今后继续犯错。
  教师B:不,恰恰相反.这是在激起儿童的良心,他内心会萌生责任感。在这种教育环境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关心儿童个性的觉醒,引发他的自我意识,使他养成宽厚待人、善良的品质,而不是顺从压力。我把这种教育的过程称作通过集体的帮助培养个性。
  教师A:阿莫纳什维利先生,您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好吗?
  教师B:当然,我已经感受到了初具雏形的儿童集体的影响力。现在,孩子们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常常会自己处理.同时还会采取措施不让我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我伤心难过.他们时时处处关心着我,用教育学的语言来说,他们在自我教育.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联系地址: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312400)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