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挖掘班主任潜力 提高工作有效性

作者:罗明艳




  “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在其《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管理者的本分,在求工作之有效。”有效性强调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是工作的效果而不是工作的时间。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界定——有效性与效率,效率是在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和质量;而有效性除要求效率外,还要求对工作做价值选择。对班主任来说,要讲究有效性,即选择对班级最有意义的工作做,如果班主任忙于对班级没有太大意义的丁作,即使有再高的效率,工作也是低效的。
  班主任通过有意识地学习和锻炼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提高有效性,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追求有效性的愿望,在工作中要经常有意识地督促自己的工作向着有效性的方向发展。要做到工作有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利用时间
  
  要做到有效利用时间,必须了解时间。时间有两个特点:第一,时间不可能增加;第二,时间没有替代品。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时间。怎样更好地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杜拉克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办法: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和集中时间。
  1.记录时间:班主任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就要记录时间。时间的记录,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过程中“即时”进行,而不要事后凭记忆补记,可以以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每天记录;一年内记录两三个时段。有了记录,班主任便能内行检查时间的利用情况了,如果发现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很多无渭的小事上,可以及时调整。
  2.系统管理时间。班主任要将“非生产性”(花费了时间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可以经常自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件事如果不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不会出现什么坏的结果,就不用去做)“哪些事可以交给学生办,效果也一样好?”(如果有,就安排给学生)“我是否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做了一些无效之事?”(如果有,放弃做这样的事)
  3.善于集中时间。班主任要善于集中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有时零碎的时间集中起来即使较少也足以办几件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大事,因此班主任在安排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有意识地给自己留下相对集中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只有班主任能做且对班级发展至关重要的事,这对班主任来说并不难但却意义重大。
  
  二、追求成果
  
  追求成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推动力。班主任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而工作。在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能为班级的发展做什么?做了会取得什么成果?”有效性强调的是对潜在效率的挖掘。一个班主任如能经常检讨“我能有更多的贡献吗”,说明他仍在探索尚未发挥的潜力。事实上,许多工作看起来成绩辉煌,但是与潜在的可能实现的成果比起来,实属微不足道。
  追求成果需要把“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结合起来。“要做的事”是学校统一安排的班主任工作;“想做的事”是班主任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出发认定需要做的事。追求成果的班主任通常会蒋二者结合起柒,在完成学校任务的同时,把“想做的事”贯穿其中。
  
  三、发挥优势
  
  讲究有效性的班主任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这包括自身的优势、学生的优势以及上级的优势。他们重视“能”做的,不会从自己“不能”的地方开始。
  1.挖掘自身优势。有人善断不善谋,有人善谋不善断。班主任首先要分析、挖掘自己的优势,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作决定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不然,轻则可能使自己丧失优势,重则对班级乃至学校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发挥学生优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学生之所长,避学生之所短,而不是专挑学生缺点;要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空间,而不要限制得太死。这一点往往是班主任最难以做到的。
  3.洞察上级优势。班主任要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上级的工作、性格特点,支持帮助上级运用其优势开展工作,这不是对上级的阿谀奉承,而是一种主动适应的过程。在你支持上级的工作时,他自然会对你的意见予以重视,从而达到有效沟通,有利于学校和班级的发展。
  
  四、重点优先
  
  班主任有时要同时面对很多事情,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事情轻重缓急,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做。怎样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呢?以下三条原则值得借鉴: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班主任要以最快的速度从“昨天”的成功或失败中走出来,转到“明天”的新机会上。否则,将是有效性的重大损失。
  2.着重于机会而非着重于困难。机会给人以希望,困难给人以打击。若班主任能着眼于希望,则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相反,若着眼于困难,则会有诸多借口使得机会白白浪费。
  3.以班级发展为中心。班主任的时间容易被别人占用,容易被诸多看似重要而其实不然的事拖累,容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这与班主任这一职位的特殊性有关。要提高有效性,就必须“跳出”这些困难,以班级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
  
  五、有效决策
  
  班主任的有效决策是符合班级实际的令人满意的决策,却未必是最佳的决策。古典决策理论所强调的最佳决策是一种理想的(标准化)模型。班主任很难获得与决策问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因此,以做出最佳决策为目标的班主任往往难以做有效决策。怎样才能做出有效决策呢?
  1.班主任要准确判断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了解班级内部的需要就要深入调查,日常的交流往往更有利于班主任获得真实的信息。优秀的班主任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了解班干部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构成班主任决策的内部依据。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包括对国家教育政策,社区环境,社区、家长、学校对学生要求,以及其他班级发展状况。这就要求班主任积极与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拓宽外部信息的获取渠道。
  2.班主任要博采众长,权衡利害关系。有效决策常常是建立在不同意见基础上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作决策时站稳脚跟,分辨不同意见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地作出决策,避免做出自欺欺人的折中性决策。
  3.班主任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决策。整个决策过程中耗用时间最长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决策的有效推行要求决策本身必须接近实际,力求简单,可操作性强,不然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难以实现。
  4.班主任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班主任在推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作实际印证。即使最有效的决策也不免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决策都是以几项假设为根据。这些假设有没有变化?是否合时宜?班主任只有亲自检查才能获得真实信息。
  (联系地址:广东肇庆中学高中部语文组 526020)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