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迎接网络挑战 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作者:王赣萍




  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走进了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内容丰富、传播快捷、信息公开、交往自主等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给正处于思想、性格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给现行学校德育带来挑战和冲击。面对强大的网络,我们必须尽快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以回应网络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一、以校园网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校内育人环境
  
  我国从1994年开始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的出现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为广大德育工作者开展网上教育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比如,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教学讨论区(聊天室)、E-mail等,网络的这些功能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多向交流,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帮助者、促进者,为实现教育教学的民主化、最优化提供了保证。
  广大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这种优势并把它运用到学校德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者要组织技术人员建立功能完备的校园网,保证教师有效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网上开设道德聊天室,有组织地进行专题讨论;建立自由讨论讲坛,让学生谈对某一问题的真实想法;建立有意义的教育链接,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教育网站;班主任还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地址、QQ号等公布给学生,与学生保持多种交流方式,等等。湖南长沙和辽宁抚顺两地建立了雷锋事迹网站,网站开通仅两周,访问量已达万人次。在网上再现雷锋的音容笑貌,好像英雄就在身边,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受到了教育。事实证明,建设一个优秀校园网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有:内容陈旧:电脑配置过时,上网速度慢;缺少精通网络技术的教师对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凡此种种,影响了校园网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使许多学生流向校外的各种“网吧”。
  以校园网建设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上网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发挥校园网应有的德育功能,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这要求广大德育工作者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学习和研究网络技术,掌握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工具。培养和建立一支既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以适应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需要。
  
  二、以“家长学校”为纽带,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整体,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班主任要重视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它的教育效能。
  1.举办“家长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的重要性,普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请有经验的学生家长介绍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也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在家长学校管理中,应指派专门的信息课老师向家长传授网络知识和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指出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帮助和危害,使家长不但熟悉网络技术,还能够自觉地配合学校进行家庭网络教育,形成健康、高效的家庭上网环境。
  2.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由家长积极分子组成,任务是商讨学校或班级工作。家庭教育委员会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班级的教育要求;同时向学校、老师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家庭教育方法,帮助班主任和家长教育学生,从而成为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桥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得到组织上的保证。
  3.坚持“家校互访”制度。在家校互访制度中,要特别强调班主任的家访。通过家访,向家长说明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行为表现、性格特征等;交流教育学生的意见,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要求,商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具体措施、方式、方法等。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家中上网的情况,帮助家长认识网络的多面性,指导家长消除家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良诱因。例如,电脑不放在孩子的寝室中,对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页加密等等。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与学校协调一致的家庭管教力量,可以延伸学校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规范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巩固学校教育管理的成果,有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以治理网络环境为基础,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萨德勒说:“学校外的事情,比学校内的事情更重要,而且它支配和说明着学校内的事情。”网络的出现和它带来的结果,更加显出萨德勒判断的正确性。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必须规范有序,才能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才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面对网上针对青少年的各种思想文化争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通过网络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青少年用好网络。
  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如何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是建立青少年网站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按照“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24字方针,建设教育网站,其中校园网的建设必须给予重视。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建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吸引青少年的强势网站,更好地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要组织专家开发德育软件,尽快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德育研究部门的重视。
  其次,要切实加强对输出信息的管理和监控。控制信息源头,严密监控和检测互联网入口,对进入的信息严格“过滤”和防范,建立“网络警察”,规范网络行为,惩治网络犯罪,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青少年的接触。目前不少国家采用的是“过滤技术”,该技术有效地将与色情有关的网站或搜寻关键字自动锁住。例如,以雅虎为首的几家网站发明了“家庭之友搜寻器”,可将90%的色情网页过滤掉。对于利用网络传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或者进行反动宣传活动的网站应坚决取缔。同时,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网吧的管理和对不良现象的打击力度,杜绝公众场所不良信息的传播。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健全网络法规。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通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这对规范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网络立法相对于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和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还显得较为滞后,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法律保护不够。社会有关部门,必须抓紧研究,尽快制定有关青少年和网络的专项法律法规,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总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力量,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消除网络危害,发挥网络优势,使青少年儿童在丰富多彩、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中健康地遨游、成长。
  (联系地址: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710061)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