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作者:王 生
第一,通过征集、创作“班歌”歌词,形成和谐、上进、宽容的班级主流精神导向。
随着竞争和升学压力的日益加剧,现在的不少高中生存在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妒忌、冷漠、排斥等心态,相应地,整个班级也缺乏应有的温暖和相互包容的氛围,既无法为学生的愉悦学习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依恋和认同。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公开征集“班歌”歌词,条件是:必须是学生本人或集体创作,不能抄袭;韵律要激昂、振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内容要有感染力,能够凝聚同学的爱班情结。学生们对此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不到一周我就收到30多首作品。经过学生集体的初评和学校领导、老师的终评,最后《诚勤之歌》《让我们扬起风帆》《青春的希望》3首作品入选。音乐老师专门为这3首歌词谱了曲,并教大家学唱,经过多次练习,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这些歌曲。以后,每当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或召开主题班会时,都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集体演唱。在那激昂、高亢、催人奋进的歌声感召下,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他们对班级的挚爱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升腾起来。
“班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她在时时地浸润、感染着每位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作为班级成员的温暖和自豪感;“班歌”营造了我班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在“班歌”文化的感召下,班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第二,展示学生创作、书写的“名言”和“班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创作班歌的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创作“名言”和“班训”的活动。我们大胆地摘掉在教室悬挂已久、学生早已经熟视无睹、不能引起他们反思的一些“名人名言”,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自己创作和制定的“名言”和“班训”。在共同讨论中,学生明确了“名言”和“班训”的内容要紧密围绕班级实际,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健康向上的内涵。“名言”和“班训”创作出来后,再由学生本人或他人书写装裱,每人的“名言”轮流悬挂一周。对此,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名言”,如“主动帮助别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和谐竞争、团结进取是奠定班级成功的基石”,“相信他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己”;“班训”则有“容、悦”,“诚、勤”等等。
这一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我教育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和才学,既有利于从多角度完善、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内涵,也有利于培植宽容、接纳、尊重别人的班级文化品质。
第三,通过“交心本”,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构建班级主流精神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改变学生个体中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以往工作中,我多采用教师强制干预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班级和教师的意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和教师以及班集体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鉴于此,我在班级尝试施行“交心本”制度,即:面对有不良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学生,舍弃传统管理中那种强制命令的做法,而是在班级里使用一个“交心本”(“规劝本”),让学生对班级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并在“交心本”上针对这些行为“呼唤”其“主人”进行改正。为了避免恶意攻击情况的发生,我又进一步规定:就事论事,不能有明确、具体的对象;动机是为了班级整体建设,为了帮助、规劝他人改正不良思想或行为而不是发泄私愤;语气要委婉。这种做法在同学们之间构筑起了一座自由交流、真诚帮助、温情关怀的心理桥梁,避免了受到教师直接指责的尴尬。同时,由于学生们的观察更为准确、及时,也提高了改正这些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更有利于在班级里形成一种“积极期待”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促进了学生不良行为的改进和思想的转化。这种“润物无声”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感染,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联系地址:江苏省镇江一中 212003)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