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教育如水
作者:张桂敏
英国前首相希思有一个关于教育的比喻:教育如水。
如此精当!耐人寻味。
水,生命之源。它给人的感觉是:清爽,亮丽,凉滑,柔顺,滋润,舒畅。
古人云: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滋润万物。水,构成了生命基本的生存环境。有它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缺失,便倍觉珍贵。教育不正如此吗?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只有接受了一种适当的教育,人才能成其为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把发展教育放在“学会生存”的高度来警示众人。教育正是至上善行,不知不觉间引导、规范着人的言行。
水,坤德。水厚德载物。水给予世间万物以生命、活力、绚烂、丰硕。水悄无声息地注入有机体,滋养着万物,却又不着痕迹。教师以包容的心胸,博大的情怀,诲人不倦,忘我工作,时时准备给学生及时而有力的鼓励与支持。教师的伟大,正在于此。更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光照日月!
水,平等。水不择对象,尽已所能去填平所流经的任何一个坑坑洼洼,滋润它生命中的任何一个生物。红肥绿瘦,树长草短,生命在它那儿没有贵贱之分。教育的宗旨正是造福于全人类。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并实践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教师不挑选学生,不嫌弃学生。“化腐朽为神奇”,比照的该是教育的力量。
水,善变。水总能有效地调适自我,回应周遭环境,从而构成最和谐的自然。它的“随形”与“就势”,不仅没有使其丧失自我,反而以其平等与自由的姿态,造就了它多彩的生活。水无定形,教无定法。循循善诱,榜样示范,奖惩规范,人格感化,艺术熏陶。教育的魅力无处不在。因材施教,因势设学,使教育生活更加绚烂多姿,更为教育注入了不懈的活力。
水,质洁。水洗尽人间污浊,却又自清自洁。河流在拐弯处放慢脚步,将征程中央带的泥沙沉淀下来,还自身清亮;大海在潮涨潮落中将漂流物与腐殖质推上海岸,以保持自身的洁净。因而,水处静若镜,能观照自我。教育的实质在于长其善而救其失,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发展与完善。实际上,教育者自身也是在自我反思、自我扬弃中不断发展,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担负起引导青年前进航向的重任。
水,至柔。至柔而致刚。滴水穿石,以柔克刚。“不是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者以水般的柔情和温婉浸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每一个罅隙,用宽容的气度去磨平学生心中的粗糙,用爱心的刷子去洗涤学生心灵中的污垢,以柔韧的恒心去护卫学生心中亮起的心灯,学生才会沿着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轨迹,自由地成长。
水,处下。水处下而不争,奠定基调,打好底色,甘为背景。教师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只是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认准了方向,执著前行。教育者甘愿自我否定。在他看来,青胜于蓝时,该是世上最美的景致。人梯、红烛、铺路石,是教师的别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教者风范,多么动人的写照!
水,性动。滴水穿石,清泉叮咚,游龙走凤,咆哮奔腾。生命的乐章各显其美,各彰其力。水不舍昼夜,争分夺秒,川行不息,一路欢歌,直奔江海。水的力量,体现着教育的永恒。学校无小事,事事蕴教育。教师无闲时,时时有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群体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代代英才。“教育是人们感到自身力量在增长的过程”,现代教育家如是说。
教育如水,情感是浪,热爱是风。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学生的发展千姿百态。教师只有报以爱心的教育、耐心的指导、精心的呵护、悉心的关爱,学生的心灵之舟才能荡起欢快的双桨,激起情感的浪花,扬起奋进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联系地址:山东曲阜新区杏坛路济宁师专 272125)
[责任编辑 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