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我的另类班级管理

作者:刘成伦




  培植激情,尽情欢呼
  
  接一新班,见学生老气横秋缺少激情,于是,我与学生商讨后规定:“高诵班级名言,必须欢呼;朗读小队宣言,必须欢呼;个人和集体获奖或受到表扬,必须欢呼!”“三个必须”一出台,每天早上只要铃声一响,在高声朗诵完班级名言和小队宣言之后,欢呼便齐声响起;每当下课时听到任课老师表扬,又是欢呼声不断;下午放学前,班级各奖项尘埃落定,欢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仅仅一个月,“强迫”就变成了“自觉”,班里每天都会发出阵阵欢呼声。
  
  学会承受,决不道歉
  
  学生“上书”批评我说我在调查一起违纪事件时,无端怀疑他的好友,让其蒙羞,要我向当事人道歉,还无辜者以清白。读罢此文,很受震动。但在班会课上大声读出该生的“进谏书”后,我却当众直言:“决不道歉!理由有二:一是即使道歉也已无法挽回流出的泪水;二是我就要让学生们学会承受误解!”此言一出,众生哗然,更有几个男生伸出大拇指赞叹:“老师好有个性!”此后,“决不道歉”一词便在班级管理中开始流行,其用意在于引领学生学会承受误解。当然,教师的歉意更多的是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
  
  拒绝借口,禁言“不是”
  
  为师十五载,我发现“不是”二字是学生最常使用的词汇之一。犯错、违纪或是失职时,“不是”二字几乎都挂在嘴边,意在寻找借口替自己开脱。为纠正学生的不良“嗜好”,我对症下药,硬性规定:“在班上禁言‘不是’。若有违反,当以‘班法’伺候!”此令一出,“不是”二字在班级使用频率骤减,愈来愈多的学生感悟到:“假如我们欺骗生活,生活就会加倍欺骗我们,而借口就是欺骗的代名词。”
  
  体验艰难,强制挣钱
  
  眼下,由于家长溺爱,不少学生手中常有大把大把的零花钱,由此而滋生的诸如“攀比风”“人情风”“挥霍风”等不良风气在班中开始蔓延。为此,我强制规定:每人每月靠诚实劳动为集体挣一元钱。别小看这一元钱,近半数学生完成起来甚是艰难。每到月末,不少学生只有在我的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面对如此情形,我时不时出言“奚落”:“你们每个月仅挣一元钱都这般艰难,而花钱却如流水,不知脸红不脸红?”这样一番引导教育,班上的“花钱风”很快得到扭转。
  
  知恩图报,洗脚谢罪
  
  一日放学,某学生的外婆跑来向我诉苦,说外孙女在家中不仅刁蛮任性,而且有时还动手打人。听到老人的哭诉,我顿感脸红。为此,携着愧疚,我开始每周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诸如陪长辈散步聊天、买菜做饭,为家长洗脸洗脚、揉肩捶背,给家长送特殊礼物等,并请家长监督完成。并明示:若发现学生在家中刁蛮任性欺骗长辈,依照班规必须为家长洗脚谢罪。
  
  就职宣誓,下岗赠语
  
  小学生喜欢做“官”,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却常常被一些为“官”而“官”的思想打了折扣。为此,我取消干部终身制,实行两周一次干部轮换制。凡上岗干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都要发表就职演说,请全班同学监督。如在任期内违反班规,首先面对全班公决,若支持率未过半数,就自动下岗。下岗时,需当众送上临别赠语,以此警醒他人。
  
  直言不讳,真情告白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既需要监督鞭策,也需要鼓励赏识。为此,在我的建议下,周一和周五的朝会就有了“直言不讳”“真情告白”两个栏目。在“直言不讳”活动时,同学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真情告白”活动时,大家畅谈感动之事,为同学送去真诚的鼓励、安慰与赏识。
  
  故事引领,说写感悟
  
  学生喜欢听故事,激发了我写故事、收集故事、讲故事的欲望。每天早上,我都为学生读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文章读完,我又组织学生谈感悟;在班级周刊上,我每周向学生隆重推出老师成长故事,要求学生读后写出真实的感想。
  
  激情拉票,快乐舞台
  
  每周五班级就成了快乐的大舞台。因为最具诱惑力的感动人物奖、最佳小组奖、红旗小队奖、最受欢迎奖等,都将名花有主。为增加各奖的挑战性和透明性,项奖归属决定权交给学生。即不管是我提名还是小队提名的候选人,都要登台作拉票演讲,且规定每小队还必须有激情互动,最终以掌声的多少决定奖项花落谁家。如此一来,每周末就成了学生的最爱。
  
  奖状纪念,感恩集体
  
  我是位喜欢颁发奖状的班主任,每周发出的奖状有近百张。我也曾担忧过,颁发如此多的奖状是不是有滥奖之嫌,但当我眼见着一张张奖状为学生们送去的快乐,认识到奖状可以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美好纪念时,我就打消了顾忌。不仅在班级设立众多奖项,而且还把班级在学校获得的奖状也作为纪念品颁发给学生,对获得市区级先进集体称号的奖状,毕业时复印后人手一份,并加上我精彩的留言和全班学生的签名。如此,学生自然就拥有了对集体的感恩之心,带着依恋和希望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400700)
  [责任编辑:周 芳]
  
  编后语:
  在班级管理中,刘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了独特的纠正措施和管理办法,其中某些做法的确与常规做法有所不同,更有个别做法值得商榷。我们刊出此文,一是鼓励广大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二是期待大家对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会诊,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